第72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山東地方這些年連年遭災征戰,這不是要讓地方上元氣斷絕嗎?
不過勢單力薄的山東官員很快就被壓制了下去,為何敢於調動宣府和薊鎮的大軍,也很快給出了理由。
宣府和薊鎮的兵馬都是為了防備北邊的蒙古察哈爾部,這個部落是草原共主、成吉思汗直系後裔的直屬部落,這一代的可汗就是林丹汗,不過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分崩離析,東邊的科爾沁部和建州女真走得很近,已經開始結盟,而西邊的土默特部早就以歸化城為中心自立,在這裡的俺答汗威名更勝,漠北蒙古本就只有名義上的聯絡,而更西邊的衛拉特部和察哈爾一直是死仇。
這一代林丹汗開始還有些勵精圖治的心思,可從密宗****改信紅教之後,就和其他虔信****的蒙古各部離心,然後就是建州女真的崛起不斷在擠壓林丹汗的地盤,建州女真和同盟蒙古部落幾次出擊,都把林丹汗打的大敗,無奈之下,林丹汗只能西遷,打敗了更弱的第三代俺答汗,開始盤踞在歸化城一帶,薊鎮和宣府的防禦物件已經不在了。
再說遼鎮的建州女真,自從孫承宗督師遼東之後,在那邊重建堡壘,招募兵馬,局勢也漸漸穩下來,這一年左右建州女真沒有發起什麼攻勢,那造幾千輛雞公車繞路攻打明朝的訊息也被證明是謠言,更關鍵的是,皮島那邊頻繁報捷,然後又頻繁告急,登萊巡撫袁可立給朝廷的奏疏上說得很明白,皮島東江鎮已經牽制住建州韃虜的大批兵馬,關外冬春易行的時候,建州韃虜大軍正在圍攻,也就是說,韃虜被東江鎮牽制住,一時間動彈不得,加上愈發穩固的遼鎮防務,建州一側也不必太擔心了。
既然察哈爾西遷,建州女真被牽制,宣府和薊鎮的兵馬已經可以被調動。
“邊軍精銳勇不可當,天兵一到徐州,賊眾土崩瓦解,或不到徐州,聽聞軍威已然潰散,定可速戰速決”
兵部官員所擬的計劃很是周到,集合各路兵馬合擊徐州,這樣的優勢,又有邊軍精銳在,肯定能夠速戰速決,或者單單是這樣的規模威勢,就會嚇得徐州賊眾不戰自潰,花費不了多少時間,各路兵馬就可以迴歸本鎮,不耽誤這邊的防務。
有人說“紙上談兵”有人說“明之趙括”,可這個計劃提出來之後,大家卻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察哈爾部的訊息早就傳遍京師,如今“……察哈爾人不足四萬,馬不足五萬,人馬老弱疲病,不堪一擊”,這些事由晉商探明傳播,大家早就知道,也早就鬆了口氣。
更關鍵的是邊軍,在大明官吏士紳百姓所有人的心中,這九邊之地的邊軍是天底下一等一的精銳,他們在邊塞和韃虜終年激戰,早就見慣鐵血,勇悍無匹,大明鬧過多少亂子,當年那劉六劉七的白衣神兵,騎馬縱橫大江南北,內陸官兵不堪一擊,可最後怎麼樣,江彬帶著千把遼鎮邊兵就給平了,萬曆年倭寇近三十萬入寇朝鮮,最後怎麼樣,被四萬多遼鎮邊軍打的跑回倭國,更不要說北邊那些威脅大明幾百年的韃虜鐵騎,是靠誰擋住的,還不是邊軍。
當然,也有那麼幾次擋不住,不過大多時候還是擋住的,這樣的邊軍精銳,而且一下子動用近三萬,對付徐州賊眾還不得是砍瓜切菜一般,唯一的疑慮就是要快,平賊之後要儘快迴歸本鎮,免得被北邊的韃虜趁虛而入。
這個計劃提出來之後,東林黨人壓制了所有的反對聲音,由吏部尚書**星,內閣首輔葉向高推動,將其送到了天子御前,恭請聖裁,這天底下的文官,第一號人物是內閣首輔,第二號人物是吏部尚書,有他們兩人牽頭,又有下面一干黨羽鼓譟,朝臣中斷沒有通不過的道理,關鍵還是看內廷的態度。
如今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已經對魏忠賢不是那麼言聽計從,和東林暗通款曲,他這邊倒是好說,關鍵還是看魏忠賢,雖說他已經低調,但每日裡隨侍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