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之材。人才可以留給下一位皇帝,但現在,皇帝沒有重用賞識他們的意思。有些臣子是留與新帝打壓、建樹威信的;而有的臣子,則是留給新帝重用、施恩,穩固朝堂的。

這幾年下來,江舜誠越發的謹小慎微,哪怕對皇城的七八品小官,也是謙遜有禮,頗得滿朝文武的喜愛,以前那些動不動就彈劾江舜誠的都察院御史們,最近幾年越發的彈劾少了。偶爾也抓住江舜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說話,而彈劾他的,都是些無足輕重的事。

什麼文忠候夫人行事霸道,去綢緞莊用三十六兩銀子強買人家六十兩銀子的布料;什麼文忠候夫人在背後非議某某誥命夫人:什麼江舜誠慫恿孫子在書院與人打架……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有彈劾好,說明這臣子還有人看不過眼。

要是沒人彈劾了,皇帝就會覺得心下難安。

皇帝在龍案前坐下,給二人賜了座,道:“左肩王要朝廷體恤西北將士、百姓的奏疏你們都瞧過,二位都說說就此有何看法?”

江舜誠垂下眼簾,以前為了追求仕途,一味的溜鬚拍馬,迷失了自己,若不是當年素妍的警示,當真是一失足成千萬恨。好在幡然悔悟,為時不晚,這幾年也著實想做個好官,就算是在晚年為朝廷和百姓認真做些事。

“稟皇上,微臣以為左肩王奏疏中所說的十二條建議皆可採納,但需得逐步實施,不可操之過急。”

韓尚書沒想江舜誠會全力支援左肩王奏疏裡所說的十二條建議,道:“臣附議。安穩邊城,最好的方法便是讓一部分將士紮根西北。”

皇帝濃眉微鎖。

江舜誠問:“不知韓大人所謂的紮根西北是何深意?”

韓尚書想了片刻,道:“西北將士還有一部分本是當地人,皇上屆時可賞賜田地,由其耕種,若有立有大功者,可世承所賜田地,如此一來,世代承襲,自會安心紮根西北。土地有了主人,自然就不會空閒,這也解決了西北無人耕種土地的問題。”

“韓大人,西北土地貧脊,就說賜得太多,地裡的收成也遠不及江南等富庶之地。”

韓尚書沒想這回江舜誠反對了:“那江丞相說說可有更好的法子?”

江舜誠道:“西北貧窮,這是自古以來就如此的。將貧窮的土地賞賜給有功將士,著實不妥。但臣以為,也並非不可採納。皇上對於立有大功者,還是應賞賜肥沃土地。如若本人願意留守西北,肥沃土地賜一畝,西北之地可為三畝,這樣方不失皇上隆恩,朝廷厚賞。”

原來,江舜誠不是不贊同,而是為將士們爭取到更豐厚的利益。

韓尚書也是武將出身,心中一動,抱拳道:“啟稟皇上,臣贊同江丞相所言。”

PS:

讀友大人,你的手裡還有粉紅票嗎?請投給該文吧?鞠躬感謝了!求厚愛,求訂閱!

☆、221議和

皇帝憶起此事商議那麼久,竟亦沒個結果,不能再這樣久拖了,議和使臣就要到了,西北的戰事亦要平息,賞罰分明,這是不可缺少的。“韓愛卿、江舜卿,朕著你們協同吳王就左肩王所提的十二條治理的西北建議拿出細緻的章程。”

韓尚書第一次覺得自己與江舜誠亦能說到一塊,重要的是他和江舜誠都想為西北將士贏得更多的利益,一心為西北,為朝廷,在這一點上他們是相同的。

“臣謹遵聖諭!”

皇帝捂額,“都退下吧。”

“臣告退!”

韓尚書與江舜誠退出御書房,立定之後,彼此相互對望,會意一笑。

江舜誠抱拳道:“韓大人,本相對於軍中事務多有不懂,還得勞韓尚書早擬章程。”

“江丞相一心為西北將士,我替他們多謝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