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翰說得謙虛,但聽在真納和印度穆斯林代表團耳中卻羨慕異常,尤其是聽說安集延也將很快開始生產拖拉機和車輛頓時眼睛一亮,這豈不是說他們也能改善穆斯林地區種植技術落後的問題了?

“真讓我驚訝,你們創造了一個奇蹟。”

“奇蹟?不不。。。。。。。”慕容翰連連擺手:“西北能快速發展依靠的我國優勢的人力資源,每年都有數百萬建設者在這裡努力施工。這其中與副總統的傾力支援有很大關係,是他從南京爭取到每年10億的建設經費,還命令駐軍加入建設。他還自己出資設立西北教育基金會,幫助因為貧窮無法上學的孩子,從內地徵召老師來這裡。。。。。。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困難,民族融合需要時間,很多地方還經常有衝突,還需要駐紮大量的軍隊和警衛隊維護治安,但我們相信會逐步好轉的。”

娓娓的話語中,慕容翰為真納展現出一個完整的西北。每年10億中央撥款更是讓代表團暗暗心驚,要知道西北地區目前還是軍管,本身稅收就被用於建設不需要向中央財政繳納。雖然不多,但每年2億元還是有的,這就是說西北每年都可以獲得12億的建設資金。

這筆錢是什麼概念呢?真納最清楚,這就是說楊秋每年都要將至少5支英國遠東艦隊仍在西北,或者說每年的投入比英國本土工商稅收總額還要多些!這個力度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也讓他暗暗嘆了口氣,想到如今印度的情況有些灰心:“我非常贊同您的話,四億人民站起來的力量真是巨大。”

慕容翰會心一笑:“我國的人口優勢是歐美國家無法相比的,但這不包括印度。我聽說印度也已經有3億人口,相信很快會在您的帶領下步入富裕和美好。”

印度的確有3億人口,可這3億能和中國比嗎?滿清時期再腐朽也是世界最富裕政府之一,辛亥革命後國家獨立,政治穩定、《上海公報》收復國土不僅讓楊秋威望如日中天,還激發起了強大的民族主義熱情,促使全國上下都圍在他身邊甘心情願聽從調遣。

反觀印度。。。。。。至今也僅僅是一片殖民地而已。

真納的思緒中,車隊慢慢向安集延駛去。由於道路不算好,也為讓他們一行多感覺變化,240公里足足開了5個小時才抵達安集延市。進入市區後大家彷彿進入一個巨型大工地,到處都是在修建的工廠和居民區,尤其是一棟棟五層高的連體水泥鋼筋公寓更是給真納留下很深的影響。從慕容翰口中得知,這種公寓是在接納百萬俄國難民時興起的,如今已經推廣到所有城市和移民新城,西北和東北寒帶區每隔一段距離還會有一家配套鍋爐供暖廠。好處是能節省佔地,方便集中供暖,壞處是水泥和鋼材的消耗比較大,前期市政管道等投入資金較多。…;

透過介紹他還得知,現在安集延總計有1170萬登記戶籍的常住人口,其中漢族移民已經達到430萬,成為西北最大的漢族移民區,擁有各類初中小學400餘家、7所技術學校,碎葉還興建起西北首家大學。鐵路和機場都已經建設好,水電站等設施也已經開工。

真納的確被這種蓬勃建設的景象吸引了。石油化工,鋼鐵等金屬冶煉加工,加上發達的農業,再給楊秋10年恐怕昔日混亂動盪的安集延真會成為中亞地區最富裕的地區。稍稍讓他不滿的是楊秋推行的是全漢語話教育,從老師到教材居然都是漢民族語言,這意味著當地語言和文化將被逐步邊緣化。

但他沒多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道路,楊秋想用這種方式融合西北也在情理之中,何況他此行是來加深與中國的關係的,並非干涉別人內政。正因為見到安集延的發展,他才更加熱切的想立刻前往內陸看看那裡的發展,不由追問道:“慕容先生,請問什麼時候有火車可以出發呢?”

“明天早上飛機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