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輿論攻防,助農行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談民族大義,只談利益共享。
第二天上午,受邀和何敬之的秘書一起喝了咖啡之後,林易就知道這事兒不用自己再奔忙了。
如果何敬之這個軍委會的二號人物,都沒辦法推動這事兒,自己再折騰也是瞎費功夫。
至於找孔庸之宋文昌握手言和,透過他們的渠道促成這事兒,林易沒想過。
習慣了吃獨食的人,不是自己分潤一些兵工廠的利益,就能填飽他們胃口的。
至於付出更多代價,那沒有絲毫意義。
有分給他們的,自己直接賠本豈不是更爽?
註定談不攏,自然也就沒必要去浪費時間談……
紡織行業研討會正式召開。
而就在這一天,原本被討論高關稅對產業傷害的文章,佔據了大量版面的報紙上,忽然就冒出了一批憫農的文章。
雖然文章內容各有不同,但論調卻全都一致。
而且和高關稅對產業傷害的論調,正好相反。
論高關稅對華夏農業的保護。
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是有理有據,除了談及糧食,更是重點突出了棉花產業。
言之鑿鑿的講,一旦降低棉花進口關稅,必定給大量棉農帶來滅頂之災。
講的很有道理,也完全觸及了本質。
起碼坐在車子上翻看了幾篇文章的林易,對這些論調頗為認可。
關稅本來就是除了增加政府的財稅收入之外,要對本國相關產業起到保護作用的。
不然,列強又怎麼會動用武力,開啟華夏國門。
憑藉低關稅甚至零關稅的優勢,傾銷他們的商品?
但這筆賬不能這麼簡單算。
生產原料和工業產品的價值,差距很大。
哪怕是附加值極低的紡織產品,論及利潤,也依舊要比直接出售生產原料的溢價高出不少。
更不要說,中間多出的工序流程,都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價值。
而對於華夏這樣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
一旦輕工業的規模擴張停滯,又怎麼去帶動重工業的發展?
沒有大量產業工人形成更龐大的消費市場,又怎麼給更廣泛的輕工業發展提供驅動力?
輕重工業發展都不行,就沒辦法談及工業化。
沒有工業化,那就只能一直倚重農業提供稅收。
但是耕地數量不變前提下的農業稅收……這應該是金陵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
最合適的做法,是由金陵方面給因為進口棉花關稅降低,承受了損失的棉農提供補助的。
不過,林易清楚這點大概是指望不上。
不說沒先例。
哪怕就是真的有政策,這筆救濟款一路撥下去,到棉農手裡怕是連根毛都不剩。
即使剩根毛,大概也是落在地主手裡。
連何敬之都坦然笑納了那兩個點的好處費,林易這階段已經不做任何幻想了。
“少爺,到了。”
車子停了下來,阿生見林易還盯著手裡的報紙,出聲提醒了一句。
“好。”
把報紙放到一旁,林易抬腳下車。
召開研討會的法蘭西總會飯店,這裡算是聯合協會的固定會議地點。
當初的成立大會,就是在這裡召開的。
已經是法租界巡捕房副總華探長的鐵林,今天依舊在。
看到林易下車,在遠處點頭示意。
這功夫,原本就候在臺階前的吳榮生和張敬德,以及十多個理事已經迎了上來。
一群人簇擁著林易上了門前臺階,吳榮生壓低聲音道:“林先生,今天的報紙您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