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集《寇準傳:故事新編》(第2/5頁)
章節報錯
一方面擔心戰爭會消耗大量的國力,另一方面也擔心宋軍的戰鬥力不足以與遼國抗衡。
寇準看出了宋太宗的擔憂,他主動向宋太宗提出建議。寇準建議加強邊境的防禦,訓練士兵,提高宋軍的戰鬥力。同時,他還提出可以透過外交手段,與遼國周邊的國家結盟,對遼國形成牽制。宋太宗對寇準的建議十分重視,他開始按照寇準的建議進行部署。
在寇準的積極推動下,北宋的邊境防禦得到了加強。士兵們經過訓練,士氣高漲。同時,北宋也與一些遼國周邊的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遼國看到北宋的這些變化,不敢再輕易挑起事端。寇準也因為在應對遼國威脅方面的表現,在朝堂上的地位逐漸提高。
然而,官場的鬥爭永遠不會停止。寇準的崛起引起了一些權臣的嫉妒。他們在宋太宗面前誣陷寇準,說寇準專權跋扈,不把其他官員放在眼裡。宋太宗聽信了這些讒言,開始對寇準產生不滿。寇準察覺到了宋太宗態度的變化,他感到十分委屈。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卻被人誤解。
儘管如此,寇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原則。他繼續在朝堂上為國家的大事出謀劃策,只是在行事風格上稍微收斂了一些。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重新贏得宋太宗的信任。
在這個過程中,寇準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官員。他們互相支援,共同為北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這些官員中有文臣,也有武將,他們在寇準的帶領下,形成了一股清流,在北宋的官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集:澶淵之盟
宋太宗駕崩後,宋真宗即位。宋真宗即位之初,面臨著諸多的挑戰。遼國又開始蠢蠢欲動,頻繁在邊境進行軍事挑釁。
寇準此時已經成為北宋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他力主宋真宗對遼國採取強硬態度。宋真宗雖然心中有些害怕戰爭,但也知道遼國的威脅不能忽視。在寇準的勸說下,宋真宗決定御駕親征。
這一決定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官員都反對宋真宗御駕親征,他們認為皇帝親自到前線太危險,一旦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寇準堅決支援宋真宗御駕親征。他認為皇帝親自到前線,可以鼓舞士氣,讓士兵們知道朝廷對這場戰爭的重視。
於是,宋真宗率領大軍前往澶淵。寇準也一同前往。在行軍途中,宋真宗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安。寇準一直在旁邊鼓勵他,給他講述歷史上御駕親征取得勝利的例子。
到達澶淵之後,宋軍計程車氣果然大振。而遼國方面,他們沒有想到宋真宗真的會御駕親征,也有些措手不及。兩軍在澶淵對峙。
寇準在前線指揮作戰,他鎮定自若,調兵遣將,佈置防禦。遼國軍隊多次發起進攻,但都被宋軍擊退。在戰鬥的過程中,寇準還想出了一些奇招,給遼國軍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然而,就在宋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宋真宗卻開始動搖了。他擔心戰爭繼續下去會有更多的傷亡,而且他也想盡快結束這場戰爭,回到京城。於是,宋真宗開始考慮與遼國議和。
寇準堅決反對議和。他認為此時宋軍士氣正盛,應該乘勝追擊,徹底打敗遼國。但是,宋真宗已經聽不進去寇準的意見了。在一些主和派官員的勸說下,宋真宗決定派使者前往遼國議和。
寇準雖然無奈,但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在議和的過程中,寇準要求使者一定要爭取最有利的條件。最終,北宋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澶淵之盟規定,宋遼兩國為兄弟之國,遼國皇帝稱宋真宗為兄;兩國以白溝河為界,互不侵犯;北宋每年送給遼國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澶淵之盟的簽訂,在北宋朝廷中引起了不同的反響。一些官員認為這是一個恥辱的條約,北宋不應該向遼國送歲幣;而另一些官員則認為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