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領土上即可。這就是一個照相機拍照,然後再把膠捲丟下來的事情……”

真是無知者無畏,偵察衛星所做的事情在貝壽同說來就像春天郊遊那麼簡單,舉著照相機拍一堆照片,一卷拍完便把膠捲取出然後送到沖印店,等幾天去拿照片就是了。

臉上全是否定之色,楊銳指著貝壽同道:“你說的還真是輕鬆。要從大氣層外回收東西是那麼簡單的嗎?還有大氣層外圍可不是地面。那裡白天的溫度超過兩百,晚上的氣溫低於兩百。要照相的話照相機鏡頭還要一直對著地面,還要有隔熱回收艙方能避免膠捲在回收的過程中被大氣摩擦燒成灰燼……”

一口氣說多了這麼多問題,貝壽同卻越聽越來勁,他道:“先生,這些都可以解決的啊!我聽說直飛火箭發出的溫度高達三千度,他們既然能想到辦法讓火箭承受這樣的高溫。就能想到辦法讓回收艙安全返回地面。”

“那你的照片又能幹什麼?它的解析度能有多高?”楊銳追問著更為實際的問題,潛意識裡,他則開始覺得在大致的技術上,這未必不可行——就是拍照然後扔膠捲而已。

“如果有照相衛星,那我們就能瞭解俄國在北庭接壤地區佈置了多少兵力!”貝壽同說出了偵察衛星的第一個作用。“能瞭解俄國的兵力我們就能節省一部分軍費用於太平洋方向。先生,總參的戰時軍費安排總表上,對俄雖然未開戰,但對它的防禦性軍費預算就超過五十億,如果能事先了解俄國的戰爭意圖,不但能在未開戰時節省西北方向的軍費開支,還能在開戰時判明俄軍意圖,方便對其迎頭痛擊,最終以戰和,這可是最大的作用啊!”

就目前,中華的敵人只在西北和東南,俄國和美國。兩線作戰雖不會像國土面積狹小的德國那樣窘迫,但在軍費開支上還是很困難的。總參的安排中,戰時每年用於戰車和裝甲車的軍費是六億,以平均單價六萬(戰車單價八萬,裝甲車兩萬)算,即為每年一萬輛,數量雖多,但真要是兩國開戰,對於全是老式戰車的陸軍來說,這個數量絕對不夠。

戰車裝甲車六億,卡車也是六億,三千每輛,每年二十萬輛;火炮預算三億,大小平均單價三萬,每年一萬輛;再就是槍械,現有的老式槍械需要全部更換,而新槍械…,半自動步槍單價一百二十四、衝鋒槍六十四、輕機槍一千二、通用機槍兩千一、迫擊炮一千到二千五……。林林總總,每年輕武器預算為十五億,生產的槍械可武裝一百萬部隊。

有新槍械就必須有新彈藥,總參匡算戰時每年的彈藥費為三十億,其中二十五億用於生產陸軍及空軍彈藥,但陸軍每年僅能生產四十億發子彈和兩千五百萬發炮彈。

雖然花了這麼多錢,但這僅僅是一廂情願的預估,認為只有在太平洋海戰逐漸失利的情況下俄國才會入北庭、蒙古和外東北地區。以太平洋海戰需三年才漸漸失利預估,三年後陸軍有兩萬兩千輛新型戰車、兩萬到四萬門火炮、四十五萬輛卡車,以及三百萬支新式槍械和一百萬舊式槍械(加上日本),還有一百二十億發子彈和七千五百萬發炮彈。如此可編成十個新式裝甲師、一百五十個大編制陸軍師,作為開戰初的軍力。

因為歐戰後一直忽略軍隊建設、一心發展經濟,這就使得軍隊武器更換嚴重滯後,總參計劃的戰時陸軍武器生產已是將陸軍換裝壓到最後。但即便這樣,總參仍有不少參謀希望將每年計劃用於陸軍的七十六點四億(軍械三十億、彈藥二十億、軍餉十點四億、伙食十六億、衣被醫藥六億、人員培訓三億、油料一億)壓縮一部分下來。

現在總參的陸軍軍費編制表中,明顯就省去了軍餉、伙食、衣被醫藥三項,而且彈藥預算根本不足——子彈是按千發計價,炮彈卻按單發計價。子彈四十億發只需兩億元,炮彈即便是75mm。兩千五百萬發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