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會後派大德赴各國傳教,他也將佛教傳到了中國。
智度論二曰:“父母名字悉達多,秦言成利;得道時知一切諸法,是名為佛。”佛姓新稱喬答摩,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此雲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翻譯名義集:“佛陀。大論雲。秦言知者。知未來眾生非眾生數。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
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名佛陀。後漢郊祀志雲。漢言覺也。覺具三義。一者自覺,悟性真常,了惑虛妄。二者覺他,運無緣慈度有情界。
三者覺行圓滿,窮原極底,行滿果圓故。華嚴雲:一切諸法性無生。亦無滅。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肇師雲。生死長寢莫能自覺。自覺覺彼者。其唯佛也。妙樂記雲。此雲知者覺者。對迷名知。
對愚說覺。佛地論雲。具一切智一切種智。離煩惱障及所知障。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華開。故名為佛。
和當初的道教相似。佛教也有一套自己的系統化理論,和只屬於自己發展觀。
佛教相信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教其實並不推崇科學的敵人——迷信,相反,佛教是推崇理性、反對迷信、注重因果的,它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思維內容,並一向支援科學技術發展。
“佛教是無神論和理性的宗教。在很多方面,佛教與科學精神具有一致性。”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院副教授蔣勁松說,“佛陀反對盲目崇拜權威,反對不加思考地接受任何理論。”宗教學專家也指出,歷史上佛教從來沒有反對過科學。不僅如此,歷代僧人中有不少本身就是著名科學家或技術人才,如唐代的天文學家僧一行,與他人共同製造了觀測天象的渾天銅儀、黃道遊儀,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測量子午線的人。
佛教和科學沒什麼不同。如馬鈴薯和土豆,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六祖慧能大師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你要脫離人間去找尋佛法,猶如找兔子角一樣好笑。心外求法之輩相貌如此。
正如窺基法師在《因明入正理論疏》(簡稱《大疏》)中說:“因明者,唯源佛說,文廣義散,備在眾經。”《大疏》引《菩薩地持經》中所說:“菩薩求法。當於何求?當於一切五明處求。”五明處即內明處、因明處、醫方明處、宣告處和工巧明處。大乘中觀宗的創始人龍樹在《菩提資糧論》中說:救脫被殺者,自然增不減。善修明巧業,自學亦教他。
近代的佛教領袖太虛大師也如是開示:‘經雲:菩薩於佛智當於何求?曰:當於五明處求。五明系印度古代科學,即聲──文字、語言──、因──論理──、工巧──藝術──、醫藥、內──即哲學──。換言之。菩薩於佛智當於何求,即應言科學中求也。‘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迴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