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起陣陣青煙,但是這眼前的宮殿,只怕比起洛都的浩瀚博大皇宮,也是相差不遠,而且更帶有另一種異域特色風光。

守城兵一路帶著他們穿街過吧道,來到宮殿前,宮殿大門上大大的金字招牌寫道:“布達拉宮。”四個梵文字。此刻並未有人前去稟報,守城兵便帶了他們入內,宮殿門口是一處長長的階梯,階梯兩邊掛滿了佛祖的畫像,由此可想佛教在吐蕃人心目中的地位。

走上階梯便有一排長長的轉軸相連,這幾人都不知這是什麼意思,那守城兵解釋道:“這些是轉經筒,轉經筒在梵文裡稱作瑪尼輪,我們吐蕃人都認為念誦佛經越多,則意示對佛祖菩薩越虔誠,由此可以使人脫離轉世輪迴之苦。”

何淼兒聽得煞是有趣,她自小沉默寡言,又失過憶,但是小心思裡面卻是甚為在意所謂轉世輪迴之說,過去她沒有結識楊宗志之前,轉世輪迴只願意作一隻蝴蝶,這樣便可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快活度日,現在她跟在了楊宗志身邊,過去的那些飄渺夢想就早已放下了,而是一心一意的想著世道輪迴,生生世世永不分離,若是能夠不經過轉世為人,則楊宗志便片刻也不離的永駐心間,豈不是最好?

她聽了守城兵的解說,暗自看到不斷有些吐蕃貴胄進出這裡,每個進出的吐蕃人皆是誠心誠意的用手轉動輪筒,一面默默唸誦經文,一直如此入內,直達宮殿深處。她也依樣畫瓢,輕輕邁動蓮步,伸出白素的小手,轉起了經筒。

楊宗志幾人平時並未接觸鬼神之說,因此只是看看,作了個佛禮,便不去轉,何淼兒轉了幾個,突然想起大家都會念誦經文,這樣才顯得虔誠,但是……她過去可從沒在意過經文頌詞,這經筒上的梵文她也一個都看不懂,現下讓她照樣念出來,她一時卻是作不到,她轉了三個,便在心頭默默柔念道:“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嗯,還有如來佛祖,信女願意生生世世,替那冤家受苦,只要他誓言不變,不忘了自己,信女便心滿意足,其他再也不敢多做奢求,菩薩在上,信女說到做到,若違此誓言,便……便永世受那輪迴之苦。”

她一邊心中唸誦,一邊轉動經筒,腳下細碎的步子便慢了下來,咕嚕嚕……咕嚕嚕……待得她唸誦完畢,才發現楊宗志幾人早已走過了這排金黃色的輪筒,站在前方等著自己,何淼兒想起自己方才的誓言,與那夜裡山坡上楊宗志的誓言可謂對照,她面色偷偷的一紅,才扭捏羞澀的追了上去。

四人進入宮殿深處,此地才是朔落王和貴族們商議大事的地方,這宮殿不似南朝的奢華,卻是肅穆氣息濃厚,宮殿四周圍了厚厚的幕布,遮擋住外面燦爛的陽光,四人一入宮殿,便看到寬闊的大殿上,主客位和兩道賓席上坐滿了人,只有大門這邊,沒有佈置桌席。

大殿之中的空曠場地上,此刻站滿了身著豔紅長裙的吐蕃少女,這些少女們載歌載舞,手中長袖輕舞,跳的正是吐蕃子民常見的迎客舞。楊宗志等人一路自東而來,也曾經路過數個小的部落和草場,這樣的舞蹈過去也瞧見過幾次,大致知道這是主人家歡迎賓客時,特意編排的一種舞曲。這些少女們一邊曼舞,一邊口中輕吟吐蕃小曲,時而抬頭挺胸雙手大張,時而又低頭單手放置在右胸前,表示敬意和謝意。

面前的吐蕃少女們彎腰致謝,楊宗志等人便帶頭手撫右胸,微微欠身作個回禮,那些吐蕃少女們見到楊宗志等人熟知吐蕃風俗,個個花顏綻放,舞動的更是賣力奔勃。

當先一個少女大概十六七歲,品字形站在這眾少女的當中,她領著舞隊愈舞愈近,突然從袖子中抽出了長長的潔白哈達,迎奉微微一甩,展手橫放於兩手之間,楊宗志等人一見,趕緊低下頭去,任由對方將哈達圍好在自己的脖子上,這舞曲才算是畢了。

那少女給楊宗志圍好哈達,又深深的瞥了楊宗志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