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管理的一塌糊塗,就算依然秉持著漢人制漢遼人治遼的基本方針,但那麼多漢人官吏他還真就沒有個人能管的明白。

其次,就是這李光弼實在是太氣人了,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此時的耶律阿保機那叫一個不服啊,如果說上陣搏殺,戰場之上見分曉,別說李光弼頂著個大唐第二將的名號,就算把他和郭子儀倆人綁一塊他也不怕,可要說下馬管民,他跟李光弼的差別就有些殘忍了。

實在是李光弼這次準備的實在太充分了啊!南契丹經過幾十年的同化,早就已經跟漢人差不太多了,會說漢語的遠比會說契丹語的多,大家生活起來起碼溝通成本就比他小的多,更絕的是,他這次直接特孃的從大唐的太學院一口氣帶來一百多個小官,到地方直接就上崗,連培訓都省了,而節度使這個官此時早已有了守牧一方的職責,換句話說李光弼這個河東節度使其實是有管理經驗的,上手也特別快,三五天的功夫,漢城就被建設的有模有樣,這些漢人全都堅定的跟著李光弼了,對耶律阿保機的人完全不屑一顧。

耶律阿保機費盡心力幾乎完工的漢城,稀裡糊塗就姓李了。

誰說契丹人腦子不好使的,耶律阿保機

第二百九十八章 拉票

其實耶律阿保機不知道,李光弼其實有更大的大招還憋著沒用呢。

不管是耶律阿保機還是李光弼,現在所想的所有問題都是奔著自己在一個月之後穩贏去的,那麼要是輸了呢?這又真的是米國民主社會,總統選舉輸了之後只能無奈的說一句:“我服從並擁護米國人民的選擇。”

在沒有民主精神的國家裡,一切所謂的民主選舉其實都是扯淡,終究比的還是拳頭,選舉只是為了讓贏的人拳頭更大一點罷了。

李光弼真正的底牌之一,是他偷偷地帶了足以武裝十幾萬人的武器裝備,部分藏在南契丹的輜重裡,還有些乾脆就藏在秦浩的隨身空間裡,對一個府兵制剛瓦解不長時間的政權來說,這些東西湊起來並不費勁。

之所以這些東西會變成底牌,唯一的原因是,這裡是大唐!

為什麼安祿山反叛之後顏真卿可以迅速組織起一支戰力強橫的部隊?因為這裡是大唐!為什麼燕軍進了洛陽之後卻只能掌控周邊二百里的範圍?因為這是是大唐!為什麼李扶搖之前明明帝國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卻沒有一個鄰居敢衝上來撿便宜?因為這是大唐!

如果是宋朝,這些被擄掠二來的人口最終只能變成奴隸,變成牲口,但大唐不同,所謂盛唐雄風,從來都不是某一個帝王或者幾個良將就能創造的,創造這一切的正是無數個由最普通的百姓組成的大唐雄兵。

契丹擄掠的人口絕大多數來自於河…南,正是中原腹心之地,而府兵制是在玄宗朝才徹底瓦解的,換句話說,這裡的每一個男人,都有可能曾經參與過府兵的訓練。

唐朝風氣,行人出門自配刀劍,甚至弓箭也可以私人持有,只要不私藏弩箭,沒有什麼兵器管制的說法,甚至於大街上倆人互相看不順眼的話可以簽訂生死狀,直接抽刀子就砍,官府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遊俠當街殺人者數不勝數,皆因為民風之彪悍。

我大唐的子民從來就不是羊,而是最兇狠的獅子。

只要這些武器往這些漢人手裡一發,他們馬上就可以組成一支堅定團結在李光弼周圍的十萬大軍!

當然,那是輸了才會拿出來的東西,如果贏了的話自然是另當別論了。

為了贏,李光弼和耶律阿保機已經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不斷的將自己的誠意展示給其他七族的首領,咬著牙的往外輸血。

而七部契丹首領雖然都算不上是什麼聰明人,但作為領袖,起碼的韜略還是要有的,好處肯定是要的,但真正決定選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