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是一座黑石累疊而成的高山,自己卻無搖山搬海之能。她不糊塗,既然一招之間便試出對手武功深淺,再要追擊,不過蚍蜉撼樹,遂停手收槍,冷笑道:“古狐連兄弟都不放過,給你們傳下如此‘諭令’,你就老老實實接了,也不管青紅皂白麼?虧你也是著名猛將,就不怕落得助紂為虐之惡名?”紫姬道:“是啊,昔日你襄助曹操,此人飽受詬病,被人貶斥為奸雄,你也不免得個‘空負渾身武力,卻不辨善惡忠佞,輔佐奸雄’的臭名,難道此時還不思教訓,要替古公子做壞事麼?”她雙劍擎於手中,不敢輕出。典韋滿臉黑紅,甕聲甕氣駁斥:“君主既頒敕令,必有他的一番道理,我做屬下的,焉能犯上過問?魏武帝文成武德、英明神勇,若非他懷大義奉迎獻帝,立許昌為都,漢家的江山早就毀於西涼軍閥之手,豈能再將社稷宗祀傳遞個幾十年?孫權早有不臣之心,不服漢室;劉備不過是編織草鞋的賣履之人,偏生最能投機取笑,天下皆知,魏武帝看他是條好漢,請他於惶惶如喪家之犬之時入朝為官,誰知道他卻趁機和皇帝攀關係,得了個‘皇叔’稱號,從此招搖撞騙,斂聚羽毛,欲壞我家主公偉業。呸,我可從來沒有當他劉備四條好漢。”
典韋為人若是認準某理,勿論此“理”是不是合於大“道”,忠心耿耿守護,絕不妥協。青衣喟然長嘆,道:“若似勞煩將軍,便說——”便在此時,城牆之上有人喊道:“典將軍,君王有令,不管是誰想要進入此城,若不能勝過你手中的雙戟,縱然他是君王的長輩,也不可擅入。”青衣面色略有怫然。典韋反有些不好意思,抱拳道:“你是銀髮郎君的叔叔,他是君王之兄弟,那你自然也是君王之長輩。若非得剛才口諭,我也就開了門。”鍾月敏冷笑道:“說此話便有些不識羞。你開始要是真能讓我們進入,奈何揮戟相向?”典韋臉色微紅,高聲道:“各有各的難處,誰也休要責備誰?”雙戟朝胸前交叉碰格,“噹啷”錚鳴,道:“諸位,傳令官于禁之言,你們也聽見了。誰要想進城,先得勝過在下手中的兵刃,若不能取勝,便即請回。”神態威猛,氣勢睥睨。眾人不禁又是大吃一驚,想不到城牆之上喊話之人,便是昔日魏國另外一員名將於禁。此人文武全才,素為曹操所重,唯獨最後帶龐德出征,為關羽用計水淹七軍被擒投降,未免失節丟了顏面,反被後人嗤笑。鍾月敏聽典韋叫陣,手握紅纓長槍,真是猶豫不決,心想自己再覆上陣和他廝殺,縱然使盡渾身解數,怕也抵擋不了對方十招。典韋武功,確有獨步絕巔之妙,非但氣力甚大,世間罕有,而且招法也精湛高明。,
青衣嘆道:“戰死之魂,往往胸銜一股怨念,不得超度。古狐侄兒遊歷九州八方,閱讀佛道經文無數,造詣頗深。想必是他經過附近,看見你們苦楚,於是將你們解救出來,又築城為營,供汝等棲息安身,所以你們感激涕零,願意奉他為君主,效力聽命。”典韋咳嗽一聲,道:“不錯。”青衣嘆道:“說來也怪,青衣觀附近,倒有不少三國名將,我觀中卻也有幾位。”言罷拍拍巴掌,幻出一隻白鴿,囑咐道:“你回到藏書樓,告訴金龍侍者,教他去觀中請來那將軍。一人把持箏舟,頗不容易,我再賜你一張法符,變化夥計,陪他一併運駕。”說完話,摸出一張黃色符籙貼在白鴿身上,鬆開手,鴿子展開翅膀撲騰騰飛走了,直躍而起,轉瞬掠過崖頂,不見蹤跡。
典韋放也不是,趕也不是,索性摸著城門前的一塊石獅子,順著它的鬃毛輕輕一拍,那石獅子登時便活了,仰天咆哮一聲,前腿跪下,教典韋坐上。于禁提著一柄大刀立於垛堞之後,神情陰沉,他雖非戰亡,卻是從蜀國被送回魏國之後,在曹丕奚落之下鬱鬱寡歡而終,是以胸中的一股怨念尤盛。在其旁邊,旌旗之下,尚站立數百人,觀之穿戴,雖然都是披戴鎧甲,卻和本朝官兵服飾不同。穆雙飛奇道:“小叔,典韋于禁亡故之地,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