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吃肉喝湯(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人面面相覷,但很快就恢復了平靜。畢竟,皇帝已經做出了決定,他們只能服從。於是,群臣齊聲應和,表示願意聽從皇帝的安排。就這樣,事情迅速得到了解決,韓王朱松成為了安南的藩王,而沐晟則以侯爵的身份率領雲南的一部分兵力協助。這意味著沐晟還有晉升的機會。
朝臣們恍然大悟,不禁對皇帝心生敬佩。原來,皇帝並不是真的想讓岷王遷移藩國,而是希望朱松能夠前往安南。朱楩與沐春、朱松與沐晟,兩組兄弟分別鎮守相鄰的兩地,可以互相配合、互相照應。這樣一來,如果雲南或安南遇到災難或困難,一方的兄弟必然會伸出援手幫助另一方。這種安排既展現了皇帝的深謀遠慮,也體現了他對親情關係的巧妙運用。
朱楩心裡自然清楚,老朱一開始說的讓他移藩,絕對不會像表面那麼簡單。實際上,老朱很可能已經察覺到自己的健康狀況不佳。因此,這次的提議並非僅僅是關於朱楩個人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朝廷的佈局和未來。
朱楩深知老朱此舉背後的深意,他明白這是對他和朝臣們的一種試探,也是對大孫子朱允炆的最後一道保護防線。如果朱楩輕易地接受了這份殊榮,那麼今天可以將他移至安南,明天就有可能將他調往江南。
畢竟,權力是老朱賜予的,收回或放寬都只在他的一念之間。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特意詢問朝臣,並觀察朱楩的態度呢?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防範未然,而這也是老朱最後的一次試探。
儘管老朱對朱楩有著深厚的父愛,但作為一個帝王,為了確保江山的穩定,他必須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進行試探和確認。即使這種試探充滿了提防之情,但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老朱別無選擇。他需要確定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以及朱楩是否真的沒有不該有的想法。
朱楩的回答讓朱元璋很是滿意,雖然他一直保持著喜怒不形於色,但此刻從他不停敲擊這椅子的手就能看出,朱楩的拒絕才是他最想看到的結果。
而對於朝臣們的試探,朱元璋這麼做也是為了確定一件事情,如果他離開後,這滿朝文武到底有多少人是忠心於他這大孫子的?所以,他故意提出一個這樣的議題來,就是要讓那些忠心於朱允炆的臣子主動站出來表明立場。透過觀察哪些人跳出來,就可以知道誰是真正忠於朱允炆的人。當然,沒有跳出來的人並不一定代表他們不忠,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勇氣或者認為時機未到。但跳出來的人,一定都是堅定地支援朱允炆的人。
朱元璋對今天的朝會感到十分滿意,特別是朱楩給出的最終答案,可謂精妙絕倫。這個答案不僅讓朱楩贏得了淡泊權力的美名,還成功地實現了朱元璋精心策劃的最後一步棋。
然而,這一安排實際上也是出於朱楩自身的核心利益考慮。雲南乃是他的根基所在,無疑是最適合他發展的地方。將昆明府打造成大明未來真正的南京城,輻射並掌控整個東南亞地區,甚至向更南端的澳洲和西面的印度擴張。倘若移藩,反而會導致他在雲南多年來積累的聲譽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無法為己所用。
朱元璋的目的已然達成,龍心大悅之下,心情自是無比舒暢。正當他準備宣佈退朝之時,卻見朱楩忽然面色急切地開口道:“父皇,兒臣尚有一事要稟報。”
朱元璋微微一怔,旋即微笑著點頭示意:“說吧,何事?”
朱楩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而誠摯地看向朱元璋,鄭重其事地說道:“父皇,年初南北榜案涉案的考官與學子等人,目前仍被關押在昭獄中。雖然他們因涉案而難以洗脫相互包庇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中不乏一些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學者大儒。兒臣懇請父皇能夠網開一面,給予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前往邊疆地區或新收復的安南,繼續發揮自己的才能,以贖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