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把一封信遞給太監,太監接過後繼續讀了起來。

朱楩這封信其實是比戰報早三天寄出的,用的是飛鴿傳信,也比戰報早一天到達,到了之後,養鴿房便將信件呈遞給了內閣,由內閣重新抄錄,本來內閣看過之後只覺得這封信是朱楩對於麓川未來收復回來後的展望,但是再結合到今早的戰報一看,才意識到原來是迫在眉睫的事,於是一同呈給了朱元璋。朱元璋一大早就沉浸在對戰報的研究之中,渾然不覺朱楩送來的那封信件正靜靜地躺在案几之上。直到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等待群臣上朝之際,方才猛然想起此事。他順手將信封拆開,原本就因戰報而激動不已的心情,此刻更是如同被點燃的火焰一般熊熊燃燒。

隨著閱讀的深入,朱元璋心中愈發難以抑制地湧起一股喜悅之情,但當他意識到自己身處龍椅、需要保持威嚴時,便硬生生地將即將脫口而出的喝彩聲嚥了回去。然而,那股歡喜卻如潮水般在心頭翻湧,讓他幾乎無法自持。

等太監唸完之後,朝堂之上又再次陷入一片沸騰的爭論之中,有保守派覺得朱楩越了規矩,擅自決策。

那些激進派則認為麓川是朱楩打下來的,歸屬雲南,那雲南是朱楩的封地,他這麼安排沒問題。

除了這兩派還有一部分鑽研派的,開始研究起朱楩這個政策的好壞。

明朝初期,特別是洪武年間的朝堂氛圍是非常壓抑,像今天這樣的場面可以說是頭一次了,主要是這朱楩乾的兩件事都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大事了。

朱元璋也今天也是格外高興,畢竟自大明建國之後大部分的戰鬥都是針對北方的,兩邊有來有回各有勝負,像這樣一場大勝已經很久沒有過了,所以沒太在意,任由朝臣們在下面爭論

朱楩信裡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將麓川這一大塊地方上,分散的部落集中起來,分成兩塊建立州府讓他們自治,當然這個自治是相對的,只有民政上的,軍事與司法上的由漢人來控制。但是這些麓川百姓都享有與大明百姓同樣的待遇,不用成為戰敗後的大明奴隸,而是正兒八經的百姓,沒有前朝那樣的三六九等之分,不會因為他們是麓川人就比大明百姓低人一等。

這兩個州府分開來,一個在西面一個在南面,中間隔著的地方,朱楩打算從中原調百姓進去,建立新的州府或者行省,目前他已經派遣官員與軍隊去接管麓川已及遷移百姓了。

朝堂上這保守派齊泰先站出來說到“陛下,岷王收復麓川的確大功一件,可這也是因為陛下福澤四海,百姓嚮往,如今岷王未經稟明就先斬後奏,實屬大不敬。”

以齊泰為首的幾個官員紛紛站隊出來附議,一直站在上面的朱允炆此時看不出有任何表情。

一點都看不出有為國家版圖擴大的喜悅,反而是透露出一些擔憂,而齊泰等人此刻站出來不提朱楩功績,反而揪著朱楩先斬後奏這事情,倒不是想讓朱元璋治罪,而是想讓朱元璋不賞。

齊泰這些洪武后期提拔起來的官員,都是先太子朱標的岳父呂本當年作為考官時考中的學子,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了呂本的門生,效忠的自然也就是太子,而非大明,太子薨逝後朱元璋本有立朱棣的意思,可最後還是在這些個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選擇了朱允炆。

他們一直最擔心最忌憚的莫過於燕王朱棣,功勳太多,聲望最高,而今朱元璋日漸年邁,朱允炆的影響力是大大不如這個藩王之首的

可是如今,朱棣的威脅還沒解除,又來了個比朱允炆還小上兩歲的全能王爺,詩詞、工巧、時政、軍事,無不那手,且件件辦的出人意料,一直在重新整理歷史,這就讓支援朱允炆的這些官員有一種前面的浪花還未消減,後面又漲起新的巨浪,把朱允炆夾在中間有點不上不下的

所以現在他們只能跳出來,目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