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屠,先讓他切十斤臊子精肉,又要十斤臊子肥肉,鄭屠整弄了一早上。魯達接著又要他切十斤寸金軟骨做臊子,鄭屠這才醒悟魯達是在戲弄他,二人廝打起來。魯達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僅三拳就打死了鄭屠。

5. 魯達逃亡:

魯達知道自己打死了人,鬧出了人命官司,便謊稱鄭屠詐死,趁機逃離了現場。從此,魯達開始了逃亡生涯,這也為他後來的經歷埋下了伏筆。

這一回充分展現了魯達疾惡如仇、見義勇為、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也成為了《水滸傳》中的經典情節。

五、《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主要人物包括:

1. 魯提轄(魯智深):他原名魯達,是渭州的提轄官,性格豪爽、仗義疏財、嫉惡如仇。聽聞金翠蓮父女的遭遇後,對鎮關西的惡行十分憤怒,三拳便打死了鎮關西。這一事件也使他走上了逃亡之路,後來出家五臺山,成為花和尚魯智深。

2. 金翠蓮:民女,被鎮關西強媒硬保納為妾,不久後被鄭屠的大娘子趕出家門,還被索要三千貫典身錢。她與父親在酒樓賣唱為生,其悲慘的遭遇是引發魯提轄打抱不平的直接原因。

3. 金老頭:金翠蓮的父親,和女兒一起相依為命,因受到鎮關西的欺凌而痛苦無奈。

4. 鎮關西(鄭屠):渭州當地的財主,是個貪財好色、恃強凌弱的惡霸。他強佔金翠蓮為妾後又將其趕出,並索要錢財,被魯提轄視為眼中釘,最終被魯提轄打死。

5. 史進:綽號九紋龍,因與少華山的朱武、陳達、楊春等頭領有來往,被官府追捕,後離開史家莊前往延安府尋找師傅王進。在渭州與魯提轄結識,兩人意氣相投。

6. 李忠:外號打虎將,是史進曾經的師傅,以賣藝為生。他與魯提轄、史進在渭州相遇,並一同前往酒樓喝酒。

六、《水滸傳》第三回的經典詩句如下:

1. 開篇感悟詩:

“暑往寒來春夏秋,夕陽西下水東流。時來富貴皆因命,運去貧窮亦有由。事遇機關須進步,人當得意便回頭。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

這幾句詩有一種對人生無常、命運起伏的感慨。從季節更替、日月流轉,談到富貴貧窮都有其緣由,提醒人們在事情出現轉機時要積極進取,在得意時也要懂得適可而止,最後以將軍的戰馬不再、只剩野草閒花的景象,增添了一種世事滄桑的感慨。此詩為故事的發展營造出一種深沉的氛圍,也暗示了人物命運的不確定性。

2. 酒肆贊詩:

“風拂煙籠錦旆揚,太平時節日初長。能添壯士英雄膽,善解佳人愁悶腸。三尺曉垂楊柳外,一竿斜插杏花傍。男兒未遂平生志,且樂高歌入醉鄉。”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酒肆的環境和氛圍,飄揚的酒旗在微風中拂動,在太平的日子裡,白天漸漸變長,給人一種閒適的感覺。說酒能增添壯士的英雄膽氣,能化解佳人的愁悶,將酒的作用描繪得頗為生動。後兩句對酒肆周邊的景色進行了描寫,楊柳、杏花,景色優美,營造出一種適合飲酒作樂的氛圍。最後一句則體現出一種壯志未酬的男兒,暫且借酒消愁、放歌醉鄉的心境。此詩不僅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也為魯提轄、史進、李忠三人在酒肆的相遇增添了幾分詩意。

此外,第三回還有一些經典的俗語,如“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意思是在急切或沒有條件時人們往往顧不上挑選,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些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無奈和現實狀況。以及“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強調了實際見面的感受與聽聞的名聲之間的差異,在魯提轄與史進的相遇場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