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一個建國時間都沒有四位數的國家,那裡的人的思想都比這個擁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國家,都比這裡的人民的思想還要開放,緊跟時代,賀炎不明白,那些當官的,天天嚷嚷著文化遺失,要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賀炎想來,文化遺失怕是一個幌子,繼續要像貴族皇上一樣閉關鎖國,“天朝物產豐富,無奇不有”般再次固步自封才是目的。

初中的時候,歷史學習到封建時代的最後一節時,那一節課文的試卷,簡答題上總會有一句亙古不變的話: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緊跟時代潮流,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制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政治學傳統文化的時候,試卷上也總會有一句大相徑庭的答案:我們要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給予傳統文化緊跟時代潮流的新活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時代的鮮血。

如今想來,這些答案興許是出題老師一時興起隨便編出來的吧!以至於後來都不知道自己還寫過這麼幾句的答案。

就像小學的試卷上,有一道題問的是:你認為快樂是怎樣的?

給了四個選項,一、好好學習,考一個好成績;二、幫助父母做家務;三、吃喝玩樂;四、幫助老師排憂解難。

讓人瞠目結舌也還在意料之中的,是選第三個選項的答案一律按錯誤處理,有人發到了網上,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感同身受,義憤填膺,都認為選三才是唯一且正確的答案。

賀炎覺得,把一二四判為正確答案的出題人和老師,那也是貨真價實的“清官大老爺”“青樓小夫人”,再不濟也是古代連鄉試也沒有過的“才子佳人”罷!

第一個就不說什麼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要是不小心說了句不好什麼的,引來眾怒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就隨口說這麼一下;其次,孝親敬長也是一個“優秀的傳統文化”了,要是說錯一句話,只怕是要揹負忘恩負義,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的罪名了。

至於“幫助老師排憂解難”這一條,倘若你能把教師當作一個高尚的道德情操行為,那也確實應該讓同學們如此對待,倘若只是把它當成一份工作,職業,那也是你自討苦吃罷了,憑什麼讓別人來替你背鍋?

後來,賀炎在復讀班的語文老師也喜歡寫小說,也會把她自己寫的小說拿出來給同學們看,但散文居多,在上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賀炎對這個語文老師的好感,幾乎是全部來自於她寫的小說的。

應該是賀炎小時候家裡的緣故,賀炎對於一些情感的傳遞和抒發比較敏感,因此,對於這個語文老師的小說,賀炎只覺得是對與某個人某件事的描述,缺少一些情感的鋪墊的抒發,但人物形象的刻畫是賀炎所羨慕的,因此在她把自己的文章拿出來展示的時候,賀炎總是在字裡行間扣人物形象的描寫。

想起來賀炎初中時候看小說了,初三的時候新增了一個課程叫化學,一開始還好,但43班的化學成績一直上不去,化學老師就給同學們佈置了每日作業,每天晚上寫一張化學知識點,化學方程式,元素符號,知識構架都可以。

這個就給賀炎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和機會,每天晚上回到家賀炎總會去問張霞要手機,去手機上明面地找化學知識點,背地裡就偷偷地看小說,因此每天晚上總要拖到十二點以後才能睡覺。

也就是初三那一年,賀炎用手機扒著看完了三部小說,都是每天晚上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偷偷看來的,甚至於有時候到了四五個小時。

也就是從初三開始,賀炎開始了他的創作之旅。

一開始賀炎是從之前沒用完的筆記本作業本上的剩餘的紙寫的,把那些沒用完紙撕下來,中間對摺,隔一行寫一行,中間空出來的一行用來修改,當時賀炎寫得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