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撒馬爾罕!

這時夏季將過,秋風已吹,河中地區冬天會來得比沿海早。郭威算算日子,覺得薩圖克這時多半已經做好了守城的準備,“要攻城的話,我們只剩下兩個月了。”

撒馬爾罕,鼎盛時期人口達到五六十萬,在中古時代這樣的人口是極其恐怖的!古代沒有高樓大廈,城市向上縱身最多兩三層樓,而且那通常是富裕人家才能夠建的房子,平民的房子都得是平房,所以五十萬人口的城市佔地面積已經很大了。

撒馬爾罕依河傍山而建,河是那密河,山是薩末山,這座城市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而是一個城市群!在周圍有著十幾個或大或小的城鎮,城鎮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每一座城鎮又聯絡著數以百計的農村和牧場。

撒馬爾罕所在的土地也正是整個河中地區最肥沃的土地,有著眾多的牧場和農場,儘管這座城市是靠商業集聚起大量的財富,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怎麼養得活幾十萬人口?

來到這裡,郭威彷彿見到了河東,楊信彷彿見到了河西他們深入內陸之後見慣了荒涼,卻都沒想到,在這裡竟然會見到這樣富饒的土地,一時間內心的煩躁掃去,心中對這片土地生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愛來。

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

那密河基本上是東西走向,從波悉山發源,河水全盛時匯入烏滸河,河水半枯期則消失於下游的沙漠中。

不過中游的一段水量豐沛,加上北面有山脈阻隔來自極北的寒風,本地土壤又極肥沃,這便造就了河中地區最大的繁榮。小城市不說它,那密河流域共有五座大城市,從東向西分別是:那密城、撒馬爾罕城、貴霜城、木鹿城和布哈拉城。布哈拉已經位於那密河的下游。

位於最東面的那密城和撒馬爾罕城距離較近,而且都位於那密河南部,兩城彼此呼應,不過那密城本城是一個農作物以及商業的集散地,民用設施多而軍用設施少,薩圖克認為它不可能抵擋得住唐騎的攻擊,因此將整座那密城的物資搜刮殆盡,全線西撤入撒馬爾罕,只留下屬於那密州的波希德城這是一座小城,是整個那密州境內軍事設施最完整的城池,而且和撒馬爾罕的距離朝發夕至,所以薩圖克不但予以保留而且加以增築,使之成為一座橋頭堡,與撒馬爾罕成掎角之勢。

那密河沿岸城市多在河南,五大城市只有木鹿城位於河北,這是因為河北沙石多,河南土壤多,但是唐軍進入河中地區必從那密河流域的東北方向來,薩圖克和蘇賴商量著,都覺得河北必是最激烈的野戰戰場。且如果河北不加設防,唐軍的騎兵便可一邊巡河,一邊沿河而下,徑襲木鹿城,切斷薩圖克的後勤甚至威脅布哈拉這是薩圖克所不能允許的。

因此薩圖克便將河北一座城堡加以增築,成為一座全軍事化而沒有民用設施的新城,取名為必勝城。

薩圖克命胡沙加爾守波希德城,命術伊巴爾守必勝城同時兼管河防,而由伊斯塔主掌城外機動野戰,薩圖克自己坐鎮撒馬爾罕,三城一體,共同抵抗唐軍。那密河流域最精華的地區都在這三座堅城的西面,那是一個可以供養百萬人的產糧區,這其中,布哈拉是薩曼王朝的故都,舊王朝的勢力盤根錯節,短時間內無法清除乾淨,為避免麻煩,薩圖克又將統治中心移動到另外一座大城市貴霜城,命已經成年的長子穆薩坐鎮。

以上是薩圖克的總體佈置,很顯然薩圖克用的也是外實內虛的戰略,以東面三城作為防線,只要守住這條防線,就能保住這場戰役的不敗。薩圖克是主場,唐軍是客場,只要唐軍一撤,薩圖克就贏了!

這時張邁對天方世界的威脅已經震動到巴格達,薩圖克對天方教國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