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陶淳等人反對聲不斷,但嬴政卻表示贊同,認為這樣的計劃更符合當下的需要,同時下令儘快選擇合適的使者出訪。

朝廷選出的三位禮官在關鍵時刻表現不佳,遠不及前輩使者的風範。

“殿下沉默良久,是在考慮什麼?”

*人笑著打破了安靜。

“本宮在思索……”

“那位老師說‘我是你爹’確實太過粗俗,在朝堂之上一定要謹言慎行,否則可能會損毀師長的形象。”

扶蘇隨意提起這件事,表示關心與提醒。

“大臣我並非空口無憑。”那人意味深長地說。

扶蘇大吃一驚:“難不成這是真事?”

“歷史確有此事。”

他們議論起國際間的紛爭與外交,表面上雖平和但實際充滿暗鬥。

其他使者面對質問或許只會默默怨聲載道,但這人坦蕩行事,絕不含糊。他晚上更是會以實際行動宣洩心中的不滿。“讓你怠慢我”,或“不服氣就怎麼樣”的臺詞不時出現在他的言行之中,顯得有些出格。

聽到這,扶蘇不禁覺得不可思議。國家間應該以誠信待之,並不能因個人行為招來非議。*猶豫了一下,並未細說細節,畢竟這事太過離奇——安姓使者因私人關係被委派任務,卻因不當的行為帶來了更大的 ** ,最終導致南越的叛亂和 ** 。

扶蘇恢復神志後警惕地環顧四周,“以後千萬別再提這種汙穢之事了。”

“臣下明白。”

隨著話題推進,扶蘇心中越發震驚和困惑。“先生這樣侮辱小國真的不會引來天譴嗎?”

*輕描淡寫地說道:“的確引來了後果。”

“大國侮辱小國的母親。”

“你認為後來發生了什麼?”

扶蘇答道:“小國會因此團結一心抵抗!”

*插話說:“然後就被消滅了。”

……

扶蘇陷入沉默與迷茫中。 *確認自己所述為史實後,再次強調強者即是正義,無法 ** 強者服從弱者規矩的道理。他還提醒扶蘇,月氏也曾因此滅掉了秦使者的生命,而秦國則報復其覆亡的命運。

經過一番交談,*暗自盤算若由他親自上場,也會像先輩那樣在異國大展手腳,給那些國家一點顏色看看。

最後,當他離開前仍不甘心地質問使節若敗壞名聲該如何處置。回答是視具體情況處罰即可,有時只是罰酒三杯罷了,顯然扶蘇對此頗為不滿。

*目送著扶蘇離開,心裡明白大秦還需要更多的外部經驗,甚至開玩笑般想著是否能用特殊的方法讓敵國公主變成自己的侍從,以此展現上國威風。

---

不久之後的一天傍晚,一位年邁的老臣拜訪*的居所。這人正是負責外交的老臣陸雍,似乎是對*之前對使節事務的看法表示不滿,特意來訪質問究竟意欲何為。兩人的對話也由此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

** 抬頭望著夜空中那輪明月,心中猶豫地回應道:“興邦富民?或許只是為了求問心無愧吧。”

路雲聽罷,不由得冷笑了一聲。

“蘇侯的興國策略到底在哪?”他問道。

“富民的具體手段又體現在哪裡?”

“你的‘本心’究竟是指什麼?”

** 皺起眉頭。

對方顯然不是為了公義或辯論而來。只是仗著自己的年紀老邁,倚老賣老罷了。

“如果你想要看什麼、聽什麼,儘可以自行動手。你有你的眼睛和耳朵,沒人攔得住你。”** 神情冷淡地回答,“你深夜造訪,該不會就是為了說這些沒用的話吧?”

路雲的臉頓時漲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