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的選址崔俊頗是費了一番腦筋,這座書院他可不想只辦成教人識字考科舉的地方,他要建的是類似於前世的學校,綜合類的學校。 教人識字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其餘的便是算學、農耕、機械、醫藥、航海、養殖、建築、藝術等項。 除去識字與算學是必修課之外,按照每個人的喜好,必須選擇其餘的兩項以上的專案選修。 崔俊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育才,至少能讓每個人在今後的人生中有一技之長,不至於像前世的學校一般畢業就等於失業。 當然,這只是初步的學科規劃,今後會根據需要再行細分或者增加。而學習的時間初步定為三年,考試合格就發畢業證書。 由此,學校的佔地一定不會小,而且還得包含各種地形,這樣才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這樣的模式其實一開始崔俊就在莊子裡試驗過,但是當時的小孩子太少,多是軍伍裡退下來的老卒,對此沒有什麼需求,所以這教學的事情沒堅持多久就停止了下來。 校址最終的地點,便選在了靠近白鹿原的地方。這是一處依山傍水的地界,崔俊購買的土地依著河流而擴,足有千畝之地。 購買土地時牙行見是崔俊所需,也不用多費唇舌便直接給打了九折。如崔俊這般的大客戶,他們巴結還來不及呢。 崔俊見牙行這麼爽氣,大手一揮,又買下了一百餘奴隸,帶回莊子。 而後,崔俊便將自己關在莊子裡,找來閻立本開始編寫教材。別看崔俊的腦子裡記著前世許多的知識,但是要想把它們編成現在能用的書籍,還是要花費不少力氣的。 好在有閻立本相助,讓崔俊省了不少的力氣。識字這一塊印刷局本就印了不少的啟蒙讀物以及經史典籍,直接可以拿來用。 而那些選修的技能類書籍才是真的要命。所有的東西包括插圖都不能假手於人,必須得崔俊自己來。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崔俊提議採用拼音注音來教學生識字,但是這又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鉛字的鑄造。 字母的鑄造還好說,但是這音標卻是難辦。最後在閻立本的提議下,索性直接忽略音標,等書籍印刷出來再行手工標註。 反正開始的學生應該不會太多,識字用的書籍也就一本,就算是上百的學生所需,到時候多找些人手來做,也不用多久。 好在學院的建設還要不少時間,至少今年有的是時間讓崔俊編寫教材。 六月末時又出了一件事,太子少師、新昌貞公李綱去世。原本這事情沒引起崔俊多大的注意,就如起初四月初,新封的代王李簡去世一般。但是他有個養女的舉動卻是讓崔俊肅然起敬。 這女子本是北周齊王宇文憲的女兒,孀居也無子女,李綱知道了便一直對她贍養撫卹甚多。現在李綱死了,這齊王之女便以待父禮服喪。 此事一傳開,崔俊便遣人送了十貫錢去給這女子,讓其後面的生活能有點保障。 田裡的棉花又熟了,白花花一片賽過冬日的白雪。照例從牙行裡請人收了棉花,崔俊的紡織作坊又開始天天忙碌起來。 一匹匹的白布被做出來,放入染缸中浸染。待到成品之時,已是各有各色,換了一副樣子。 高昌王文泰的使臣押著數十輛馬車前來,裡面裝著的全是高高堆起的雪白棉花。崔俊見了大為驚訝,便問使臣這文泰種了多少棉花。 使臣老實道:“小臣不知只知道大約有上萬畝之多,如我這樣用車馬運載的商隊,後面還有兩隊正在陸續趕來。” 崔俊聞言卻是嚇了一跳,這高昌王文泰真是個貪財的。崔俊便又詢問使臣,今年高昌國的糧食種得怎樣。 那使臣嘆口氣道:“我王今年徵地上萬畝種這白疊子,今年的糧食至少得少個三成之數,百姓不得已只能向著貧瘠之地開荒要糧,我國本就地少水少,再這麼下去就連牛羊吃得草都要沒了。” 崔俊聽了倒抽一口冷氣,連忙張羅著卸貨以及準備交易的糧食等物。人家高昌王文泰傻了吧唧地傾盡全國之力幫著崔俊種棉花,可絕對不能讓這傻子餓肚子。 一車棉花能換的東西其實不多,特別是遇上崔俊這種奸商之時那就更少了。十車糧食加上一百壇大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