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對於火藥有一種天生的敏感,他知道這東西一旦被用於戰爭,那就是恐怖的的殺戮。

相比較於採用火藥之前的戰爭,冷兵器之間的殺戮效率,遠遠低於火藥武器。

古代戰爭用弓箭和刀斧殺傷,一場冷兵器的滅國之戰,真正死亡在武器之下的能有幾十萬人就已經非常恐怖了。

但一旦人類進入熱武器時代,根據現有的歷史研究和統計,第一次全面火器戰爭是發生在德意志大地上的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歐洲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戰爭之一,造成了約800萬人的死亡。其中,神聖羅馬帝國(主要為德意志地區)是戰爭的主要戰場,其人口死亡數佔總死亡人數的絕大部分。

戰爭期間,根據參戰各國的軍隊在戰鬥中直接死亡人數估計為180萬人。

戰爭對平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估計有350萬至650萬平民死亡。在德意志地區,戰爭導致了大規模的饑荒和瘟疫,許多城市和村莊被摧毀。

更不要說一次世界大戰,死亡軍人的人數以千萬計算,平民的人數更是天文數字。

他一直猶豫,是否要釋放火藥武器這種會奪去無數人生命的東西。

但工業也需要火藥,在礦山開採中,火藥是重要的爆破工具。透過在礦石中鑽孔、裝填火藥並引爆,可將堅硬的岩石破碎,從而方便開採和運輸礦石。例如,在露天煤礦開採中,使用火藥爆破可剝離覆蓋在煤層上的岩土,提高開採效率。

建築施工中,火藥可用於拆除舊建築物、開挖隧道、修建鐵路和公路等。例如,在修建山區鐵路時,需要透過爆破山體來打通隧道。沒有火藥,鐵路隧道的施工簡直無法進行,火藥是不奴族實現工業鏈鐵軌運輸化,這一目標的關鍵工具。

袁華開啟了火藥製造工業,可他一直沒有用於軍事,而是僅僅用於基礎建設。

他心裡非常清楚,終有一天,人類會釋放這種吃人的怪獸,可他希望這一天可以來的更晚一點,或者在他死後。

可能有些人對於排槍槍斃有著莫名的喜悅,可袁華並不喜歡。這個時代的人口如此稀少,生存環境如此惡劣,他不想這一刻就掀開人類之間殺戮的序幕。

他已經在不奴族製造火藥,每個月大約能夠生產十噸炸藥,這些全部被用於開山挖掘運河,隧道和開闢礦場。

現在使用火藥最牛皮的人群,是兩洋城開挖運河的專業施工隊,他們已經開始精打細算,會計算火藥的用量。

很簡單,因為,他們手裡的火藥是有限的,失去大陸的支援,他們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大規模製造火藥。

所以,每一次使用他們都在總結,該如何分佈炸點,如何用最少的炸藥量來獲得最好的效果。

現在,在兩洋城的運河挖掘現場,他們集中了手頭上的所有斯特林發動機,用來從運河底部搬運挖掘出來的土石。

上千勞動力,每週工作六天,休息一天,這一天不叫禮拜日,在不奴族叫做學習日,半天學習《篝火邊的故事》,半天休息。

這本書的本質,講的其實是人可以如同神靈般行走於大地。神愛世人,傳下知識和科技,最終人類本身將和神靈同在,翱翔於宇宙。

不奴族有很多遊戲,圍棋,象棋,五子棋,撲克牌,射箭運動,甚至團隊越野,每個週末的下午,這些都會有比賽。

不奴族最有意思的是,這些活動都是團隊戰,哪怕下圍棋,也是一個社群或者村落派出三人,可以一群人在旁邊一邊討論,一邊覆盤,給出建議,然後由主棋手決定採用哪種策略。

弓箭比賽也是如此,他們比得是團體,十人一組,看總分。

不奴族強調集體,強調分工,強調團體的力量。這個文明本身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