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齋志異》卷二相關的七律詩詞及解析:

《七律·讀聊齋二》

原文:羅剎海市書生馬驥去經商,羅剎國中形異常。焦海七衝無所謂,黃泥三寸有擔當。世情如鬼魂千變,曲意聊齋夢一場。霧裡看花知又鳥,詞間借古贊刀郎.

解析:此詩雖非直接針對卷二篇目,但整體上反映了《聊齋志異》的奇幻色彩和對世情的影射。前兩聯以馬驥在羅剎國的經歷,展現出奇異荒誕的世界。後兩聯則將世情比作鬼魂多變,感慨聊齋故事如夢幻,藉此暗諷現實,引發人們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

《七律·聊齋志異》

原文:劫波苦海幾番災,提筆聊亭對雨苔。人鬼同香真幻夢,陰陽分界倒顛哀。扉情繾綣無風懂,天意朦朧有月猜。困厄梅蘭從內客,何曾稟異炫奇才.

解析:首聯描繪了創作時的淒涼氛圍,暗示聊齋故事背後的苦難。頷聯寫出人鬼相戀的奇幻與陰陽顛倒的悲哀,體現出對愛情和生死界限的突破與無奈。頸聯則表達了書中情感的細膩無人懂,天意難測。尾聯感慨書中人物雖有困厄,卻未炫耀奇才,讚美了他們的質樸和內在品質 。

《七律·吟<聊齋志異>人物之孫子楚》

原文:廣東名士孫痴號,性格老成多指飄。妄想縣花為媳婦,企圖阿寶入房嬌。真心與否輕彈試,魂魄隨跟深帶消。坐臥佳人同夢裡,興歡疑惑樂逍遙.

解析:生動刻畫了孫子楚的形象和他對阿寶的痴迷。首聯點明其身份和身體特徵,頷聯寫出他對阿寶的愛慕與追求,頸聯描述他為情所困的狀態,尾聯則展現他與阿寶在一起的快樂,突出了愛情的力量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也反映出人性中對真摯情感的渴望 。

二、《聊齋志異》卷二各篇目的經典梗概與主題思想:

諷刺批判類

(一)《金世成》:金世成行為不檢點,出家後吃髒東西還讓信徒吃屎,卻聚眾千萬,蓋宮殿、修廟宇。縣令讓他修聖廟,其信徒快速完成。諷刺了當時社會的愚昧無知、迷信盲從,以及儒家思想影響力的變化和社會怪現狀.

1.《周易哲學視角下對<金世成>的深度剖析》

《金世成》這一故事在《聊齋志異》中可謂獨樹一幟,它以荒誕不經的情節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亂象。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深度解析這一故事,更能洞察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寓意和對社會現實的諷刺。

金世成,一個行為不檢點的人,他的行徑令人咋舌。出家後,他不僅吃髒東西,甚至還讓信徒吃屎,這種極端的行為在常人眼中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卻能聚眾千萬,擁有龐大的信徒群體。這些信徒對他盲目崇拜,甚至為他蓋宮殿、修廟宇,彷彿他是一位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

這種現象在周易哲學中可以找到一些解釋。周易強調陰陽相互轉化、平衡與變化。金世成的出現就像是一種極端的“陰”,而他所吸引的眾多信徒則代表了一種“陽”。這種陰陽的失衡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金世成的行為背離了常理和道德規範,但卻能吸引如此眾多的追隨者,這恰恰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人們內心的迷茫和對正統信仰的缺失。

在故事中,縣令讓金世成修聖廟,他的信徒們竟能快速完成。這一情節進一步凸顯了當時社會的愚昧無知和迷信盲從。信徒們對金世成的命令無條件服從,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完成看似荒謬的任務。這種盲目跟從的行為,與周易中所強調的“隨”卦有著相似之處。“隨”卦意味著順應時勢,但在這種情況下,信徒們的順應卻失去了理性和判斷力,成為了一種盲目跟從的盲從行為。

同時,這也反映了當時儒家思想影響力的變化。儒家強調道德規範和禮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