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巴有三尺多長,鱗片和鬣毛都很齊全,他把它捉回寺中。用繡囊裹起來,揹回寢室。吹滅蠟燭上床睡覺,心中難以忘懷。

半夜,女子忽然敲門進來。張於旦又驚又喜,起身詢問。女子說:“以前說仙人會降臨,今天果然不假,只是不會給你帶來災禍。”張於旦請她坐下。女子說:“我討厭看到醜惡的東西,請你還在這裡等我。如果過了中午你還不來,我就自己走了。”張於旦問:“你怎麼能自己來呢?”女子說:“我本來是天上掌管文書的仙女,因為犯錯被貶謫到人間,就長久地留在這裡沒有回去。天帝發怒,把我貶為鬼道,現在期限已滿。以前這座城不完整,把我關閉在裡面,讓我非常窘迫和羞辱。現在有幸能出來,希望能和你永別。你不要因為我是異類而懷疑我。”說完,她爬上床,擁著被子躺下。張於旦也吹滅蠟燭上床,依偎著她。女子笑著說:“你討厭鬼嗎?”張於旦說:“你怎麼能有神力呢?”女子說:“能啊。所以鬼察覺不到我。”接著她告誡張於旦說:“不要說話,不然會被其他婢女察覺。”張於旦答應了。

從此,她每夜都來。總是叮囑說:“千萬不要說話,說了我就走了。”天將亮時,她會送給張於旦一錠黃金,說:“這是我首飾上的遺落之物,希望你好好珍藏,不要讓別人看見。”張於旦鄭重地接受了。雞叫時她要離開,會送給張於旦一隻繡鞋,說:“這是我下身所穿的,玩弄它可以寄託相思。但是有人的時候千萬不要玩弄它!”

三、《聊齋志異·魯公女》的寓意與中心思想:

寓意:

1. 愛情的力量:故事中張於旦與魯公女之間的愛情跨越了生死和異類的界限,表達了愛情的堅貞和力量。

2. 命運的無常:魯公女的命運經歷了生、死、轉世的波折,揭示了命運的不確定性和無常性。

3. 道德的影響:張於旦的善良和堅守道德,以及魯公女的悔過和修行,體現了道德行為對個人命運的影響。

4. 因果報應:故事中蘊含了因果報應的思想,魯公女生前的罪孽導致了她死後的困境,而她的悔過和修行最終得到了救贖。

中心思想:

1. 歌頌愛情:透過張於旦和魯公女的愛情故事,歌頌了真摯、堅定的愛情,不受生死和異類的限制。

2. 探討命運:對命運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進行了思考,同時也強調了個人的選擇和行為對命運的影響。

3. 強調道德:倡導善良、正直和堅守道德的價值觀,認為道德行為會帶來積極的後果。

4. 表達救贖與希望:故事中蘊含了救贖和希望的主題,魯公女透過悔過和修行最終獲得了救贖,表達了對人性的美好和未來的信心。

總的來說,《聊齋志異·魯公女》透過一個奇幻的故事,展現了愛情、命運、道德等主題,寓意深刻,中心思想積極向上。

四、從幾個方面用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聊齋志異之魯公女》:

陰陽交感與愛情的產生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交感是萬物產生和發展的基礎。《魯公女》中張於旦與魯公女的愛情便體現了陰陽交感的思想。張於旦性格疏狂不羈,陽剛之氣中帶著灑脫,魯公女性格活潑豪爽,喜愛弓馬狩獵,有陽剛一面,但又身姿娟秀,不失陰柔之美,二人相遇後相互吸引,愛情由此產生,正如陰陽相互作用,促成了世間萬物的變化與發展.

變化與堅守

周易強調事物的變化,《魯公女》中也充滿了各種變化。魯公女由生到死,再到轉世投胎,其身份和存在形式不斷變化。而張於旦對魯公女的感情卻始終堅守。他不顧魯公女已死,堅持為其誦經祈福,後又歷經多年等待,最終與轉世後的魯公女重逢並結為眷屬,體現了在變化中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