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是良知未肯休。方悟天人合一,莫負初心真性,正道始悠悠”:經過內心的權衡和掙扎,王十最終還是聽從了良知的呼喚,沒有被利益所驅使,從而領悟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他明白了只有不違背自己的初心和本性,遵循正道,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長遠。這一轉變體現了人性中善良和正義的最終勝利,也揭示了故事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即人應該在天地之間保持內心的平衡和道德的堅守,順應自然規律和道德法則,才能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與周易所倡導的天人和諧、中正之道的思想高度一致。

“歲月長河水,淘盡古今愁”:最後兩句以一種豁達而深沉的筆觸,將個人的經歷和感悟放置在歷史的長河中,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憂愁的渺小。儘管王十經歷了種種波折和內心的掙扎,但在歲月的長河中,這些都只是短暫的瞬間,所有的憂愁和煩惱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這兩句詞不僅為整首詞增添了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和哲學的深度,也讓讀者從王十的故事中跳脫出來,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更宏觀、更深刻的思考,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脫情懷,也呼應了周易中關於宇宙萬物迴圈往復、生生不息的觀念,以及人應該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起伏的智慧。

《臨江仙·聊齋卷十一故事淺賦》詮釋

上闋

“韋氏公子風流事,咸陽舊事成空。”

“臨江仙”詞牌開篇便引入“韋公子”的故事。“韋氏公子風流事”直接點明韋公子生性風流的特點,他在咸陽的種種放縱行為,如與婢婦、優僮和樂伎的私情等,這些曾經的風流韻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故事的發展,最後都如夢幻泡影,“咸陽舊事成空”體現出一種繁華過後的空虛感。

“石清虛裡覓仙蹤,邢郎痴愛處,石亦有情衷。”

“石清虛”的故事緊接其後。在這個奇幻的故事中,邢雲飛對石頭的痴迷熱愛就像在尋找一種超脫塵世的仙蹤。“石清虛”這塊石頭彷彿有著靈性,在被各種勢力爭奪、歷經磨難的過程中,始終與邢雲飛有著一種緊密的情感聯絡,“石亦有情衷”體現出石頭與邢雲飛之間如同知己一般的深情,也反映出世間萬物皆有靈的聊齋觀念。

下闋

“曾家友于傳悌義,嘉平公子愚蒙。”

下闋開頭講述“曾友于”的故事。曾友于在家庭中面對後母的偏心和兄弟的不睦,始終堅守悌義,他的行為是傳統道德觀念中兄弟友愛、寬容善良的體現。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嘉平公子”,“嘉平公子愚蒙”指出嘉平公子空有美貌卻不學無術,在感情和才學上都顯得愚昧無知。

“聊齋諸卷意千重,鬼狐皆入墨,世事幻如蓬。”

最後這幾句是對聊齋卷十一乃至整個《聊齋志異》的感慨。“聊齋諸卷意千重”說明聊齋故事蘊含著豐富複雜的情感和深刻的意義。“鬼狐皆入墨”點出聊齋故事中常常出現的鬼狐形象,這些非人類的角色在作者筆下充滿人性,成為傳達思想的重要載體。“世事幻如蓬”則是一種對世事無常的感嘆,如同蓬草般隨風飄蕩,暗示書中各種故事如同世間永珍一樣虛幻而又真實。

《西江月·聊齋奇譚》詮釋

上闋

“大男尋親路遠,友于悌善情長。”

按照“西江月”的格律,先從“大男”和“曾友于”的故事入手。“大男尋親路遠”描繪了大男為尋找父親歷經艱難險阻的過程,體現出他的堅韌和對親情的執著。“友于悌善情長”則強調曾友于的善良和兄弟之間的深厚情誼,“悌善”突出了他在家庭倫理關係中所展現的高尚品質。

“韋公好色韻流殤,石癖邢生別樣。”

“韋公好色韻流殤”再次提及韋公子的好色,這種風流習性最終導致他的人生走向衰落,“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