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俺大爺說好了。俺爹說,事兒,今天咱哥倆商量就這樣了,等著,明天上隊裡幹活的時候,我就告訴隊長,說這房子咱都要了。等著我給隊裡說完了,我再找時間和他商量一些事情。讓他看,在咱修房時候,看這屋裡缺的東西,咱個人解決不了的,讓他能給的給點。

“讓他給點,主要的還是木料,咱這倆屋,得搭四鋪炕,四個炕,就得四個炕沿。這三間屋子,北面的牆都沒有窗戶,咱就不用說,做有規格的大窗戶,就是都給北牆開個小窗戶,不搞窗戶扇,那框也需要幾塊板子呀。”

時間過得快,一晃,就到了6月10號了,6月10號是端午節。端午節,人家都做好吃的了,俺家還是啥也沒有啊。沒有也比在河南時好多了。學校四周的的大榆樹的榆樹錢長出來了,黃燦燦的,一嘟嚕一嘟嚕的。這東西老戶的人沒人吃,都忙著吃粽子雞蛋呢。這一天,俺娘為了讓大家高興,叫大哥和二哥,去學校擼榆樹錢去。俺娘讓去,俺大哥二哥都去了,俺大哥趴上大榆樹,撅,撅掉往下扔,一會兒就撅,好多小榆樹枝,大哥撅的覺得夠用了,就下來,和二哥榆抱著回來,抱回來,俺娘把榆錢都給擼下來,擼下來,把榆樹錢洗乾淨了,拌撒上苞米麵和鹽面,擱鍋裡簾子上,狠狠的蒸了兩大簾子。

榆樹錢蒸好了,俺爹讓二哥去請俺大爺大娘。請來吃榆樹錢。大家吃著榆樹錢,探討著房子的維修方法,一會兒,就把修房子的事定下來了,修房子,時間為一個月,從農曆五月初六,到六月初六。維修分三步:第一步,脫坯,目標是五千五到六千大坯,最低也不能少於五千五塊大坯。具體設想,四個大炕一個一千大坯。俺住的西屋,大山牆往裡倒,用大坯先打個頂子頂著,用一千大坯。兩頭房子,得砌兩個煙筒,還有兩個大炕和煙囪連線的小炕,再用一千大坯。脫坯所用時間準備用三天。用人每天六人。俺家有俺爹和大哥,大爺家有俺大爺和家昌哥。另外,在外找二到三人。

第二步,往回備料,具體是找隊裡的車往回拉,拉坯,拉土,拉沙子。大坯,全部運回。土和沙子各十車。土先用來做膠泥,回填四個炕洞子,剩下墊外屋地馬圈處。最後再剩下的土石抹牆。

第三步是開始給西屋大山牆打頂子,打頂子的目的是消除房屋倒塌隱患。隊裡給俺家這個房,用現在的話說,是危房,而且是有高度隱患的房子。要不,大爺和俺大娘 ,怎麼不要呢?因此,俺爹和俺大爺商量多次,在修房的時候,先給那大牆打上大頂子,頂子從大山花介面處往下打,臺階式的,從西大牆半截處一直斜著下來,到西屋門口。說來可笑,那當時,從屋裡打那麼一個坯摞子當大頂子,頂著,是真不雅觀。不但不雅觀,而且我們在屋裡乾點啥,來回是極大的不方便。

俺爹會點瓦匠,在和俺大爺商量維修步驟時,俺大爺非常贊同,先打大頂子,在打頂子後,俺家再搭北炕,南炕。

俺爹和俺大爺把維修的法子想好了,定於五月初六就開始。第一步是是脫坯,脫坯,也是俺爹去看脫坯的場子。富樓當時,有兩個坯場子,一個是俺屯去富海,往東拐彎處,大黃泥坑,一個是去富士屯,老管理區大官道西側,大楊樹南邊。這兩個地方,都是大隊的社員脫坯的好地方,一是黃土好,再是脫坯場子大,寬闊。

俺爹看了,去富士道旁這個地方,距離俺三隊近,距離俺三隊場院還近,等著,坯幹了,用車往回拉還近,這樣就選擇了這個坯場子。脫坯,俺爹和俺大爺,為了三天完成,而且是必須完成的。因為大忙季節,俺家用的人,講的是換工,所說的換工,實際是給人家工分的,幹一天給一個半工。即使這樣,那還的找和俺爹關係不錯的,並且會脫坯的。脫坯是個技術活,會脫坯的,在脫的時候,一個人脫坯,抹坯模子,就是兩個大力工,給端泥都供不上。那時,一個好抹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