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筐與悟(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午,眾人陸續回到大廳。王大衛的座位已經搬到了下面。
王大衛坐到王厚和曹七旁邊,惹得兩人一臉驚訝。
不過熟知二人秉性的王大衛卻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出了九成的遺憾。
邵雍最後進場,一眼看到坐在下面的王大衛,腳步一頓。
待王大衛遠遠投來笑臉,這位即將跨越知命境的儒學大宗師已然洞曉一切。
緩步來到僅剩的一個蒲團之側,邵雍朝王大衛躬身施禮:“蒙公子不棄,相讓於老朽。雍當效仿公子,盡述所學,不失公子之望。”
臥槽!王大衛趕緊起身,深施一禮:“先生過謙了。晚生螢燭之火,豈敢與日月爭輝?久聞先生盛名,今日能聆聽教誨,實乃三生有幸。”
身後,王厚和曹七四目相對,心中共鳴:敢情這王大衛臭不要臉起來也真是夠瞧的,昨天這傢伙還到處打聽人家是誰呢。
邵雍落座,待王大衛也坐好後,朗聲道:“如此,雍獻醜了。”
邵雍的講座並不晦澀,大量使用口語,通俗易懂。
跟王大衛在另一個時空聽到的眾多“大師”講座差不多。
講座本就是為了把學問講明白的,總不能上面故作高深,下面不懂裝懂,那樣人早跑光了。就算這次忍住沒跑,以後也不來了。
不懂裝懂這門功夫可不容易,來個一、兩次還行,一直裝,誰也扛不住。
不過也有例外,王厚沒準兒就能。這貨文抄一直抄到離開汴梁的前夜,都出書了,愣是沒露一點兒破綻。強!
另外,邵雍不像王大衛,整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他的講座形式就是說話,全憑一張嘴。
古人說話也不是滿嘴文言,文言只是用來書寫的。
漢語說寫相異,這是孃胎裡帶來的毛病。漢字發明得太早,比紙早,比毛筆早。
小刀刻竹片,一言以蔽之,節約是民族傳統。
但是,當筆和紙都發明瞭之後,這種書寫方式依舊頑固地保留了下來,絲毫沒有與時俱進的意思,這就非常有“意思”了。
王大衛一邊胡思亂想,一邊穩坐傾聽,雙線操作。
邵雍講述的內容相當精彩。起承轉合、前車後轍、迴圈論證、自圓其說,要不是王大衛早已“皈依”科門,這會兒說不定已經五體投地。
而且,邵雍還把上午王大衛講的電學也包括了進來。
正電、負電對應兩儀,質子、中子、電子對應三才,居然也被他講出了一大套東西。
聽得王大衛佩服之極。果真是儒、道雙修的大才,一頓飯的功夫就把我給“吃”了。
這還真應了那句話:儒學是個筐,啥都能往裡面裝。
不過無所謂,王大衛不打算做任何辯駁。
反正我自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只是得找個機會跟董守規那小子講清楚。
他既然自稱第三代大師兄,那就不能掉溝裡。
至於第二代弄明白酸、甜、苦、辣就行了。
王大衛面帶笑容,假裝“虔誠”。
就是這個姿勢不舒服,以往聽“大師”們胡扯都是坐著、躺著。
中間想喝個水、上個廁所,手指一點螢幕,“大師”乖乖閉嘴。
現在就不能這麼任性了,且忍著吧!咱現在可代表著川越國的臉面!
曹七先忍不住了,不住地輕微扭動身體。原來上午你第一個衝上去是因為這個啊!這一刻,王大衛“悟”了。
邵雍也注意到了。老頭子輕輕錘了錘腿:“諸君見諒。雍年邁,這雙老腿陪了老朽多年,已然不堪驅使。請容雍失禮。諸君也請自在些,給老朽留少許顏面。”
說罷,換了個姿勢,盤膝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