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周易哲學蘊深玄,聊齋奇事映眼前(第11/16頁)
章節報錯
團圓。這些變化,反映了人生的無常與不確定性,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周易哲學中“變易”的真諦。
此外,《周易》中的“不易”思想,在《紅玉》中也有其體現。儘管故事中的人物經歷了種種磨難與變化,但他們內心的善良與正義始終沒有改變。這種不變的品質,成為了他們在困境中堅持下去的動力,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永恆的價值。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紅玉》中的人物與情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寓意。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與力量,也讓我們對人生的無常與變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它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永恆,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與感悟。
紅玉的出現,如同周易中的“乾卦”,代表著剛健與進取。她的勇敢與堅定,讓她能夠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為馮相如帶來了希望與力量。而她的離去,又如同“坤卦”,代表著柔順與包容。她的寬容與理解,讓她能夠在適當的時候選擇離開,給馮相如留下了成長的空間。
而馮相如的命運,則如同周易中的“坎卦”與“離卦”。他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後,逐漸成長與成熟,從一個懵懂無知的青年,變成了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男子漢。他與紅玉之間的愛情,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昇華與發展,從最初的懵懂與純真,到後來的深沉與堅定。
在故事中,還有許多其他的人物與情節,也都可以用周易哲學來進行解讀。比如,宋御史的惡行,如同“震卦”,代表著動盪與不安;而馮相如的朋友王生,則如同“巽卦”,代表著謙遜與順從。這些人物與情節的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充滿哲理的故事世界。
總的來說,《聊齋志異》之《紅玉》是一篇充滿智慧與哲理的文學作品。透過周易哲學的視角,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人物、情節與寓意,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讓我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不斷地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
或許這裡還無法完全展現《紅玉》這一故事的豐富內涵與深刻哲理。但希望透過本文的分析與解讀,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到《聊齋志異》的魅力所在,以及周易哲學在文學作品中的獨特應用。讓我們一起在文學與哲學的世界中遨遊,感受其中的美好與智慧。
二、聊齋志異之紅玉的原文與白話文
原文
廣平馮翁,有一子,字相如。父子俱諸生。翁年近六旬,性方鯁,而家屢空。數年間,媼與子婦又相繼逝,井臼自操之。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見東鄰女自牆上來窺。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遂共寢處。問其姓名,曰:“妾鄰女紅玉也。”生大愛悅,與訂永好。女諾之。夜夜往來,約半年許。翁夜起,聞子舍笑語,窺之,見女。怒,喚生出,罵曰:“畜產所為何事!如此落寞,尚不刻苦,乃學浮蕩耶?人知之,喪汝德;人不知,亦促汝壽!”生跪自投,泣言知悔。翁叱女曰:“女子不守閨戒,既自玷,而又以玷人。倘事一發,當不僅貽寒舍羞!”罵已,憤然歸寢。女流涕曰:“親庭罪責,良足愧辱!我二人緣分盡矣!”生曰:“父在不得自專。卿如有情,尚當含垢為好。”女言辭決絕,生乃灑涕。女止之曰:“妾與君無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逾牆鑽隙,何能白首?此處有一佳耦,可聘也。”生告以貧。女曰:“來宵相俟,妾為君謀之。”次夜,女果至,出白金四十兩贈生。曰:“去此六十里,有吳村衛氏女,年十八矣,高其價,故未售也。君重啖之,必合諧允。”言已,別去。
生乘間語父,欲往相之。而隱饋金不敢告。翁自度無資,以是故,止之。生又婉言:“試可乃已。”翁頷之。生遂假僕馬,詣衛氏。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