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周易》哲思蘊妙玄,聊齋女子展嬌顏(第9/17頁)
章節報錯
生挑燈一看女子十分美麗,想與她同寢,女子厲聲抗拒,聲音傳到隔壁,景生跳過牆來,陳生才放了女子。女子見到景生,目不轉睛地看了許久才跑,二人追趕,女子卻不知去向。景生回家關門剛要睡覺,女子卻笑盈盈地從裡屋出來。景生吃驚詢問,女子說陳生命薄福淺,不可託付終身。景生很高興,問其姓名,女子說自己老家在齊國,叫阿霞。景生與她調笑,她也不拒絕,便同床共枕了。
景生的書齋常有朋友來往,阿霞總躲在裡間。過了幾天,阿霞說要暫時離開,因覺此處人多受約束,以後只夜裡來。景生問她家在哪,她說不遠,說完早早就走了,夜裡果然又來,兩人情意深長。
又過了幾天,阿霞說兩人恩愛但屬苟合,父親在西疆做官,明天要跟母親去,找機會稟告父母,便可與景生相守一輩子。景生問分別多久,女子說大約十來天。女子走後,景生覺得住書房不是長久之計,搬回家又怕妻子妒忌阿霞,便打算休妻。他辱罵妻子,妻子不堪其辱,哭著說跟他十年並無失德,為何如此絕情。景生不聽,越發急著攆她走,妻子無奈出門。此後景生粉刷屋子、打掃乾淨,盼望阿霞回來,卻一直杳無音信。妻子回孃家後,多次託親友說情想復婚,景生不答應,妻子便改嫁了與景生相鄰且世代有仇的夏侯氏。景生聽說後更加怨恨,但仍希望阿霞回來。
過了一年多,景生在海神祝壽大會上遠遠望見一個像阿霞的女子,追上去卻被她混入人群后飄然而去。又過了半年,景生在路上見到一位身穿紅衣、帶著老僕牽著黑驢的女郎,認出是阿霞。他先問僕人,得知是南村鄭公子的繼室,且已娶了半月。景生氣憤大喊,僕人欲打他,被阿霞制止。阿霞說景生負心,景生辯解說阿霞負他,阿霞則說他負妻子更甚,因他祖上積德才以身相許,如今他拋棄妻子,陰間已削其官職,今年亞魁王昌替了他的名位。說完便揚鞭而去,景生悔恨不已。
這年景生落榜,亞魁果然是王昌,鄭公子也考中了,景生因此得了薄倖之名。他四十歲還沒妻子,家境敗落,常向親友討飯。一次偶然拜訪鄭公子,鄭公子熱情款待並留他住宿。阿霞窺見後覺得他可憐,問鄭公子是否是景慶雲,說未嫁時曾在他家避難受其照顧,雖其行為有失,但祖德未斷,又是鄭公子故人,應有綈袍之義。鄭公子認同,給景生換了新衣留他住了幾日。晚上有丫鬟拿二十多兩銀子給景生,阿霞在窗外說這是私房錢,酬謝他的情義,讓他拿回去找個好女子為伴,別再做缺德事。景生感謝後回家,用十兩銀子買了個鄉紳家的醜陋兇悍的丫鬟,後來生了個兒子,長大後中了進士。鄭公子官至吏部郎,死後阿霞送葬回來,人們發現車中無人,才知她不是人類。唉,人無德行,喜新厭舊,最終落得一場空,上天的報應太慘了。
(二)潤色擴充套件寓意道理與主題思想,文化傳承,天地人之道奧秘
主題思想:
1. 自然規律:《周易》透過對天地人之間關係的探索,揭示了宇宙萬物的執行規律和變化之道。這告訴我們,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應該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
2. 陰陽平衡:《周易》強調陰陽平衡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只有保持陰陽的平衡與和諧,才能使事物得以穩定發展。這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注重各種關係的協調與平衡,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個人內心的平衡等,以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3. 變化與發展:《周易》認為宇宙萬物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這告訴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以適應變化的環境。
寓意道理:
1. 順應變化:《周易》強調變化與發展,教導我們要順應變化、因時而變,以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