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全球重構(第3/3頁)
章節報錯
頭建立聯絡,確保它們在全球合作結構中的利益與角色,是實現區域聯盟模式的必要步驟。
在一次與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藍星科技的會談中,葉辰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你們的技術創新能為全球政治合作提供什麼樣的支援?如果全球重構成功,你們如何在新的秩序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藍星科技的執行長顯得十分關注這個話題:“我們公司深知,技術在全球合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也認同你們提出的區域聯盟模式,但我們更關心的是如何確保技術的公平分配。技術不能成為少數國家的專屬資源,必須實現全球共享。”
艾琳補充道:“這正是我們所關心的。我們希望透過這種新的合作模式,確保技術不僅促進全球發展,也能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這番對話讓葉辰深刻認識到,技術共享、創新與公平性必須成為全球新合作結構的核心原則。透過科技的創新與合理分配,區域聯盟不僅能提供經濟上的支援,還能夠在更大層面上促進全球和平與社會進步。
然而,在推動科技與社會公平的過程中,葉辰和艾琳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那些對於新秩序產生恐懼的國家。在傳統的大國面前,許多國家依然固守著自我利益的邊界,害怕失去當前的權力與資源。這使得全球範圍內的談判更為艱難,特別是在涉及資源分配與科技控制的議題時。
例如,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領導人在與葉辰和艾琳的會談中提出了嚴苛的要求。他們強調,全球合作的模式不能破壞大國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能源資源和戰略性技術方面。葉辰和艾琳在面對這些壓力時,意識到,他們不僅要考慮全球合作的長遠利益,還需要兼顧當前局勢下的地緣政治現實。
“我們理解你們的擔憂,”葉辰說,“但全球重構並不是要削弱任何國家的利益。相反,我們認為這種模式將幫助所有國家在新的合作平臺上獲得更多的公平機會。我們提出的區域聯盟是透過多方平衡的方式來保證每個國家的利益得到尊重。”
儘管葉辰提出了這些合理的建議,但來自大國的反對依然存在。每一次與這些國家的接觸,葉辰和艾琳都深感壓力。他們意識到,推動全球重構的道路遠比想象中的更加艱難。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民間聲音也開始支援他們的理念。在一些大型城市,市民和社會組織紛紛發起了全球合作的倡導活動,呼籲各國領導人放下舊有的偏見與敵意,尋找一種新的共存方式。這些民間力量的加入,為葉辰和艾琳的努力提供了更多的支援和動力。
葉辰與艾琳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與各國政府打交道,更是要贏得人民的心。畢竟,只有當全球各國的民眾都認同這一新秩序時,全球合作的框架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在這段時間內,葉辰與艾琳還決定訪問一些受科技影響較為嚴重的國家,包括一些曾經依賴於外部資源的貧困國家。他們透過親自了解這些國家的民生狀況,努力尋求科技創新如何能夠直接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
透過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他們發現,全球重構不僅僅是政治與經濟的重建,更是社會結構的重建。如何透過技術創新推動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他們進一步推動改革的目標。
最終,葉辰和艾琳的努力得到了更多國家的理解與支援。透過與各方利益方的反覆磋商,他們提出的全球新合作模式逐漸獲得了認可。這一新的全球合作架構不僅為未來的科技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還為全球社會的長久穩定和和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