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應對太陽系外層星球的崩解(第2/2頁)
章節報錯
比木衛二的冰殼厚度要薄的多。
由於土衛二的海洋提供了噴流,這些噴流產生了土星的e環,研究e環中的物質就相當於研究土衛二的海洋。
e環主要是由冰液滴組成,但其中有一些特殊的二氧化矽奈米顆粒,只有在液態水和岩石在9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相互作用時才能生成矽。
這一點,以及其他證據,都指向了土衛二冰殼深處的熱液噴口,與遍佈地球海底的熱液噴口沒有什麼不同。
憑藉其全球海洋、獨特的化學成分和內部熱量,土衛二實際上是最有可能存在和地球地獄族一樣的生物物種的星球。
科學院對此充滿了希望,如果土衛二真得存在和地球上的地獄族一樣的物種,那也就意味著土衛二具有巨大的物種開發價值。
同時土衛二上存在豐富的磷元素,這對於生命的繁衍至關重要。
磷在土衛二上主要以水溶性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於海洋中。
其濃度至少是地球海洋中磷濃度的100倍,甚至高達1萬倍。
磷是構成生物體dna、生物膜和骨骼等的重要元素,這使得土衛二上存在多種生物物種成為了可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目前科學院已經向土衛二派出了科研衛星,只待科考船對土衛六的科考結束,就開展對土衛二的科考。
同時人聯科學院也一直在研究太陽系外層星球崩解之後所應該採取的應對措施。
這些星球的崩解會導致它們的質量分佈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整個太陽系的引力平衡。
其他行星的軌道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軌道變化甚至碰撞。
崩解後的行星會形成大量的碎片和塵埃,這些碎片可能會在太陽系內形成新的小行星帶或彗星雲。
對於地球等其他行星而言,這些碎片和塵埃可能會遮擋部分陽光,導致全球氣溫下降,引發所謂的“核冬天”效應。
長期的氣候變化和光照減少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
如果這些行星在崩解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電磁輻射,可能會對地球上的電子裝置和通訊系統造成干擾。
對於地球等具有海洋的行星而言,由於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發生變化,可能會導致潮汐力的變化。
所以如果放任太陽系外層星球發生崩解,將對地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幸好人類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天狼星人的科技,尤其是在引力技術方面。
使得人類可以利用木星這顆天然的“吸鐵石”,來吸附太陽系外層星球崩解後產生的星際物質。
同時,利用木星改造工程,把木星改造成一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來維持太陽系的引力平衡,以防止出現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軌道變化。
這是一個複雜且龐大的工程,需要人類投入巨大的力量長期開展。
好在太陽系外層星球的崩解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其漫長的崩解過程是由於天狼星人的中子星炸彈的引力影響和伽馬射線炮融化外層星球冰層引起的。
這個過程是一個連鎖反應的漫長過程,人類有足夠的時間從容應對。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