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沒說出來的是:現在是時候啟動對太陽系內部的地外生命的大規模探索了!

其實對地外生命的探索計劃早在2024年的時候10月15日,龍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龍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就聯合釋出了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

這個計劃其中一項就是啟動地外生命探索計劃。

不過後來因為一系列的戰爭原因,這個計劃執行的並不順利,只是在火星上探索到了地外生命。

而現在正是深入開展這個計劃的機會。

對於人類而言,開展太陽系內的地外生命探索,實際上就是一項“摸家底”工程。

在與不同敵人的戰爭中,人類深刻地認識到生物資源實際上是一種比能源還要珍貴的資源。

每一種生物都對人類的科學研究和生命演化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不說別的,地球為什麼成了外星人眼中的香餑餑?

不是因為地球的生存環境有多好,也不是地球的自然資源有多麼豐富。

而恰恰是因為地球擁有宇宙中不可多得的豐富的物種資源。

在茫茫的宇宙中比地球自然環境更加優秀的星球多的是,比地球自然資源更加豐富的星球也多的是,但是比地球物種更加豐富的星球卻非常少。

,!

地球彷彿就是一個被造物主設計好的物種基因實驗室,億萬年來地球上不斷產生和消亡各種各樣的生物,並最終形成了現在的生物多樣性環境。

而且地球歷史上的幾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地球都能夠重啟生命紀元,不得不說地球的生命力真是太頑強了。

不過,剛才李靜院士提到的一件事引起了黃超的警覺,那就是冥王星可能“融化”。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位於柯伊伯帶中。

冥王星的軌道離心率及傾角較高,其近日點為30天文單位(約44億公里),遠日點為49天文單位(約74億公里),因此冥王星會週期性地進入海王星軌道內側。

冥王星的自轉週期約為639地球日,直徑約為2372公里,表面溫度極低,約為零下230攝氏度。

冥王星有五顆已知的衛星,其中最大的一顆名為卡戎(charon),直徑略大於冥王星的一半。

冥王星的表面主要由氮氣、甲烷和一氧化碳組成,顏色包括炭黑色、深橙色和白色。

儘管冥王星的環境極端惡劣,但科學家們認為其環境非常適合儲存病毒,因此冥王星可能成為一個天然的“病毒檔案館”。

說如果遠古時期存在病毒或細菌,它們可能在冥王星上被完好無損地儲存下來。

而且冥王星的內部可能存在著一片流動的海洋,如果這片海洋存在,那麼冥王星就是名副其實的“病原體”。

這次天狼星人的入侵戰爭就發生在柯伊伯帶,冥王星就是受戰爭影響最大的天體之一。

事實上冥王星可能先於海王星和天王星崩解,如果是那樣的話,這個“病毒檔案館”將有可能向全太陽系播撒病毒!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