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回家,月內不可出關。
諸百姓雖居家中,惶恐無及。時有曹休所統牙將,因運糧洩漏,隨手取民間百姓簸箕,用後忘還,鄉人告到飄萍處。飄萍喚那牙將責曰:“吾已明令,取民間一物者斬,汝何違背?今軍法難容,汝家小自有國家照顧,無須掛念!”喝令斬首,或諫曰:“曹監軍所屬之人,不可輕誅。”飄萍道:“軍令無情,非吾可赦也。”令推出斬之,收其屍首厚葬。自此三軍震懾,萬民皆服。張勤方知飄萍必得天下,乃降,有詩讚飄萍曰:女兒料事有如神,平地忽來何處軍?恩鑑萬民施雨露,忠臣從此作降臣。
飄萍定了盧氏關,亦起大軍沿紀靈王雙所紮營寨而前,早到陸渾縣下,衛兵方見,尚未轉念,飄萍、阿醜已當先欺入,又得了陸渾縣城,凡有兵將欲出城而逃者,皆被紀靈、王雙當住要道,盡數擒回。留張繡引數十騎巡視各地,截住四面哨探使節,以免訊息敗露。
阿醜又說飄萍曰:“單于行事雖然隱秘,亦恐為中華細作探知,可先使一人,前往潼關報訊,以惑中華之心。”飄萍道:“阿醜之言,正合我心。”就喚一精幹降卒入帳,道:“此功非小,然情勢甚兇,危急之時,如此如此,可保性命,徐圖回返,國中家屬,吾當照料。”小卒道:“大王素以士卒為一家之人,豈敢不以死報?”換上中華號衣,受計而去,早到潼關下,報入御營之中,急道:“不知何處飛來奇兵,困住洛陽,今皇室臨危,太子伏望陛下回師相救。”
中華君臣將相,文武百官,俱各驚倒,葉飄零問道:“軍馬來自何處?”小卒道:“不知,只夢醒之間,洛陽已落重圍,旗號亦乃公主是也。”葉飄零遂問龐統。龐統笑曰:“諒此詭計,如何瞞我!”令將小卒拿下斬首。小卒口稱冤枉,龐統道:“汝乃曹軍細作,前來偽報,亂吾軍心,汝等便好趁勢掩殺,如此計策,只好唬弄小兒,如何用於兩陣之間?”
小卒大驚拜倒乞命,葉飄零令起問曰:“鎮北女王可在潼關軍中?汝從實道來。”小卒道:“份屬小卒,不知軍情大事,只隱隱聞軍中傳言此番出征,可為必勝,實不知是否女王領軍。”葉飄零與龐統對望一眼,俱各沉吟。慕容秋水連日不見飄萍蹤影,悵悵不已。
葉飄零問龐統道:“相持近月,雖有小勝,不知飄萍安在,羈留此地已背初衷,可收軍而回乎?”龐統道:“兩邊交戰正酣,對陣雖不知公主在否,然賈詡、程昱、滿寵皆非凡俗之士,貿然抽身,恐遭追襲,縱慾退時,須乘隙而行。”當下遣人回往洛陽探訊,半途皆被張繡捉了,改書回報。
自此飄萍離洛陽不足百里,問張勤道:“伊闕、太谷兩關守將何人?”張勤道:“乃馮習、張南是也。”飄萍聞言,吃驚不小。阿醜道:“單于何故失驚?”飄萍道:“吾因數番進兵,未走青泥,中華必無重兵良將把守,因此跋山涉水而至,今前方伊闕、太谷兩關,山高路險,兼有馮習張南必然仔細,非一舉可破,如之奈何?”阿醜道:“可使紀靈、王雙各引軍困住兩關,單于不必強攻,但推鋒而進,直取洛陽。”
飄萍道:“善。”乃令紀靈、王雙各引軍三千,人皆銜枚,馬盡勒口,星夜推進,早將兩關困住,馮習、張南尚在夢中,已落重圍,飄萍更不遲疑,先使樂琳將百騎扮作客商居前哨探,自引諸軍於兩關之間插入,溯伊水而上,飛也似殺奔洛陽而來。
只說洛陽城中,歸塵理事,逐流掌軍,文武分治,有司馬懿為謀,群臣輔佐,並無差錯。邊關捷報傳至,皆是小勝,歸塵、逐流畢竟年少,甚是掛念戰事,忽有鄧艾急來獻計:“潼關路險,淆函關固,雖有十萬大軍,難於齊集,故以陛下之神武,未建大功,今艾聞自洛陽西南而向青泥界首,皆山高路遠,可進奇兵。艾料魏軍必無防備,殿下何不起一軍取道青泥,殺入關中,叩擊潼關之後,則關中無險,大事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