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年 朱元璋回鄉募兵起義(第3/4頁)
章節報錯
了,手都有些發抖,可看著前面的戰友們一個個往前衝,也只能壯著膽子跟著。在戰鬥中,我親眼看到身邊的戰友有的受傷倒下,有的甚至丟了性命,心中滿是悲痛與恐懼,可同時也湧起一股怒火,對元朝的統治更加憤恨,想著一定要打贏這場仗,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成功地護衛著老弱退回了滁。可還沒等眾人喘口氣,冬十月,元兵又來攻滁了。
朱元璋眉頭緊皺,思索片刻後,心生一計,他命士兵們在城外設下埋伏,然後故意示弱,引元兵進入包圍圈。
那元兵不知是計,見滁州城的守軍似乎不堪一擊,便大搖大擺地追了過來,結果一頭扎進了埋伏圈,頓時被打得暈頭轉向,大敗而逃。
朱元璋見元兵敗走,卻並未乘勝追擊,而是深知元兵勢盛,恐怕還會再來,於是便還回了所獲的馬匹,還遣父老鄉親們準備牛酒去感謝元將,說道:“我們守城只是為了防備盜賊罷了,奈何你們捨棄那高郵的巨寇不打,卻來屠戮我們這些良民呀。”
元將聽了這話,又見朱元璋如此識趣,便引兵離去了,滁州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經過這幾場戰事,朱元璋的軍隊越發得到了百姓們的認可與支援,周邊的一些有志之士也紛紛前來投靠,隊伍不斷壯大,在這亂世之中,逐漸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而我,也在這一次次的戰鬥與經歷中,漸漸成長起來,不再是那個只知道種地的莊稼漢了,心中對朱元璋充滿了敬佩與感激,想著一定要跟著他好好幹下去,為這天下百姓謀一份真正的安穩。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領土紛爭以及勢力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且與1353年朱元璋回鄉募兵起義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國內封建領主割據,時常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財富等資源發生爭鬥,不過其爭鬥規模相對較小,多是區域性地區的城堡攻防戰,作戰方式也較為傳統,主要依靠騎士的衝鋒陷陣。領主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著絕對的統治權,對於領地的治理多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向百姓徵收高額賦稅,以維持自己的奢華生活和軍事力量,缺乏像朱元璋起義這般為百姓謀福、凝聚人心的理念,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與治理理念的差異,英國重領主私利主導下的短視治理,而朱元璋所在的勢力則重凝聚人心、謀求長遠發展的治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制度,國王雖為最高統治者,但各地的貴族在自己的領地內權力頗大,時常因利益紛爭引發戰爭,局勢錯綜複雜。法國貴族們佔領土地後,往往透過分封土地給下屬、賜予特權等方式鞏固自己的統治,對於地方的整體發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投入較少,更關注家族的榮耀和自身的權勢延續。相較於朱元璋回鄉募兵起義後重視發展農桑工商,推行利於民生的政策,法國的地方治理顯得更為侷限和短視,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法國重貴族利益主導下的侷限治理,朱元璋所在的勢力則重朝廷主導下的全面發展治理。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正處於不斷擴張的階段,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地區,透過武力手段建立起龐大的帝國版圖。奧斯曼帝國採用軍政合一的治理模式,征服一地後,派遣帕夏等官員管理地方,這些官員既掌控軍事大權,又負責民政事務,同時伊斯蘭教在帝國的統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神職人員協助維持社會秩序、引導民眾思想等。與朱元璋回鄉募兵起義後側重於恢復漢族傳統的儒家治理理念,以文治武功並重的方式治理地方不同,奧斯曼帝國更強調軍事和宗教相結合的統治方式,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地方治理方式的差異,奧斯曼重軍政宗教結合下的地方治理,朱元璋所在的勢力則重傳統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