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2章 年 南巡講話指明方向(第1/4頁)
章節報錯
1992年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在這期間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困惑和挑戰。
當時,國際上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讓一些人對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產生了疑慮。在國內,儘管經濟建設一直在穩步推進,可姓“資”姓“社”的爭論卻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手腳,部分地區和幹部在改革的程序中變得畏首畏尾,擔心步子邁大了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一些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比如股份制等,也遭受著諸多質疑,整個改革的氛圍似乎陷入了一種略顯沉悶的狀態,急需一股力量來打破僵局,為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撥開迷霧,指明清晰的方向。
那時的歷史文獻記載著:“壬申年,國際風雲變,國內改革亦遇困,“資”.“社”之辯擾人心,新模遭質,發展稍緩,故南巡講話指明方向,破迷霧,鼓幹勁,引改革再奮進也。”
在這樣的關鍵節點,鄧小平同志開啟了南巡之旅,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猶如春風化雨,給整個中國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與希望。講話中,他強調了“發展才是硬道理”,明確指出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對計劃和市場的關係等諸多關鍵問題做了深刻闡釋,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王改革,三十五歲,是一名地方上的基層幹部,他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從小就看著身邊的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一點點變好,心中對國家的發展充滿了熱切的期盼,也立志要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性格開朗、積極向上,做事富有衝勁,對新事物、新觀念有著很強的接受能力,在當地的幹部隊伍中一直是個活躍分子,深受同事和群眾的喜愛。
當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內容開始在各級傳達學習時,王改革所在的地方也迅速掀起了學習熱潮。一開始,王改革只是在會議上聽著領導傳達講話的要點,雖然只是初步瞭解,但那些擲地有聲的話語卻如同重錘一樣敲在了他的心上,讓他興奮不已,彷彿一下子看到了繼續前行的光明大道。
隨後,單位組織了更為深入的學習討論活動,王改革在活動中積極發言,他激動地說:“同志們啊,這次南巡講話太重要了,以前咱們心裡老是有個疙瘩,做什麼事兒都怕這怕那的,現在好了,方向明確了呀,只要是符合‘三個有利於’的,咱們就大膽地去幹,可不能再猶猶豫豫的了。”
大家紛紛點頭贊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氣氛十分熱烈。可也有個別同志提出了擔憂:“話是這麼說,但真要去做那些新的嘗試,萬一出了問題可咋辦呀?”
王改革笑著回應道:“怕啥呀,改革本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哪有不冒一點風險的呢?要是一直怕出問題,那咱們就只能原地踏步了,現在有了這麼明確的指引,咱們就得抓住機會,甩開膀子加油幹啊。”
在學習討論結束後,王改革滿腦子都是如何把南巡講話的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去。他所在的地方有幾家國營工廠,當時正面臨著經營困境,產品滯銷、裝置老化、工人積極性不高,之前大家也想過一些辦法,但都因為種種顧慮沒有大膽實施。
王改革決定先從這些工廠入手,他主動找到工廠的負責人,一起探討如何根據南巡講話的精神來進行改革。他們先是來到了一家紡織廠,廠裡的車間裡機器聲顯得有些沉悶,工人們也是無精打采的樣子。
王改革和廠長在車間裡走了一圈後,坐下來開始商量對策。王改革說:“廠長,我覺得咱們現在可以考慮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