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侄子李二郎也隨著大軍退去了,後來他給我來信說,他們這些士兵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沒了主心骨,好在最後總算平安回到了營地,不過經過這一遭,他是再也不想當兵了,打算回家好好過日子。我收到信後,心裡的大石頭也總算是落了地,趕忙回信讓他趕緊回家,別再折騰了。

而張士誠經此一役,名聲大噪,周邊不少勢力聽聞他能在脫脫的大軍征伐下保住高郵城,都對他刮目相看,甚至有一些小股義軍主動前來歸附,張士誠的勢力也藉此進一步壯大起來,在這江淮之地,越發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領土紛爭以及勢力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且與1354年脫脫率大軍徵高郵張士誠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國內封建領主割據,時常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各種資源而發生爭鬥,不過其爭鬥規模相對較小,多是區域性地區的城堡攻防戰。作戰方式較為傳統,主要依靠騎士的衝鋒陷陣來決出勝負。領主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著極大的權力,對於領地的治理往往側重於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和經濟利益,向百姓徵收賦稅以維持自身的奢華生活和軍事力量,缺乏像張士誠守高郵城時那種凝聚全城百姓人心、共同抵禦外敵的情況,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與民眾凝聚力方面的差異,英國重領主私利下的分散治理,而高郵城則體現出在危機下眾人齊心抵禦外敵的團結治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制度,各地貴族之間利益紛爭不斷,時常爆發戰爭。這些戰爭往往涉及多個貴族勢力的聯合或對抗,局勢較為複雜。法國貴族們佔領土地後,多是透過分封土地、賜予特權等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於地方的整體發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考慮較少,更關注家族的榮耀和自身權勢的延續。相較於張士誠在高郵城抵禦脫脫大軍後,開始重視發展自身勢力、保障百姓生活,以增強實力,法國貴族的治理顯得更為短視和侷限,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地方發展側重點的差異,法國重貴族利益主導下的侷限治理,而張士誠所在勢力則重整體實力與民生保障兼顧的治理。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正處於不斷擴張的階段,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地區,對外戰爭頻繁。奧斯曼帝國採用軍政合一的治理模式,透過派遣帕夏等官員去管理新徵服的土地,這些官員既掌握軍事大權又負責民政事務,同時伊斯蘭教在帝國的統治中有著重要的影響,神職人員協助維持社會秩序、引導民眾思想等。與張士誠在高郵城主要依靠自身的軍事力量和城中百姓的支援來抵禦外敵不同,奧斯曼帝國更強調軍事與宗教相結合的擴張與治理模式,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地方治理方式的差異,奧斯曼重軍政宗教結合下的擴張治理,而張士誠所在勢力則重本土防禦與民生保障的治理。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主要依靠海上貿易發展壯大,對外擴張的核心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透過控制地中海的貿易航線,建立海外殖民地以及貿易據點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威尼斯對於新獲取的地區,重點從商業角度進行管理,制定有利於自身商業發展的規則,保障貿易的順暢和稅收的收取,例如規定當地的商品交易必須透過威尼斯商人進行等,以此維護其商業霸主地位。與張士誠守高郵城為了守護自己的地盤、保障百姓生活不同,威尼斯更側重於商業利益考量下的對外擴張與治理,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利益主導下的擴張治理,而張士誠所在勢力則重本土防禦與民生兼顧的治理。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之間時常因水源、草場等資源發生爭鬥,爭奪地盤的情況屢見不鮮。部落之間缺乏統一的領導和有效的協調機制,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