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年 設都察院強化監察(第3/4頁)
章節報錯
有的官員暗自警醒,想著日後可得小心行事了,這都察院的監察可不是吃素的;有的官員卻心中不屑,覺得徐清不過是運氣好,查出了個小知縣,便出了風頭,還想著找機會打壓一下他呢。
有個平日裡就喜歡拉幫結派的官員,對身邊的同僚說道:“哼,這徐清,不過是個愣頭青,真以為自己能憑著一股勁兒,把這官場都查個遍呀,等哪天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有他苦頭吃的。”
同僚卻勸道:“兄臺,如今這都察院剛設立,風頭正盛,咱還是先收斂些,莫要觸了黴頭呀。”
隨著都察院的運作,越來越多的官員被監察到了。
有一回,在巡視京營的過程中,都察院的御史們發現有將領剋扣士兵的軍餉,導致士兵們士氣低落,軍備也疏於管理。
徐清參與了這次調查,他深入到士兵當中,瞭解情況,士兵們見有御史來為他們做主,紛紛哭訴著自己的遭遇。
徐清聽了,心中怒火中燒,對著那負責的將領質問道:“你身為將領,本應關愛士兵,保障軍備,可卻剋扣軍餉,你可知這是何罪?”
那將領起初還想狡辯,可在證據面前,也只能低下了頭,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這事兒一傳開,軍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其他將領們趕緊自查自糾,生怕被都察院盯上,京營的風氣也漸漸好了起來。
在民間,百姓們對都察院的設立那是拍手稱快,覺得這下朝廷是真的要整治那些貪官汙吏了,往後的日子也能更有盼頭了。
在應天府的街頭,一位老者對旁人說道:“這都察院設立得好啊,那些當官的,往後可得好好做事了,不然,隨時都可能被查出來,咱老百姓也能少受些欺負咯。”
一個年輕後生也附和道:“是啊,咱就盼著這都察院能一直這麼厲害,把那些壞官都給揪出來,讓咱大明越來越好呀。”
而徐清在這一次次的監察過程中,也越發堅定了自己的信念,雖然得罪了不少人,可他心中毫無畏懼,想著只要能讓這大明的吏治清明,自己就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監察機構以及對官員監督等方面的情況,且與1382年設都察院強化監察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對官員的監督主要依賴於貴族議會以及教會的力量。貴族議會中的貴族們會相互監督,防止有貴族在地方上濫用權力,謀取私利,不過這種監督往往是出於維護自身階層利益的目的,對於那些與自己同屬一個陣營或者有利益關聯的貴族,即便有不當行為,也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教會則會從宗教道德層面去審視官員的行為,對於那些違背基督教教義的行為進行譴責,但缺乏實際的懲處權力,不像大明透過都察院這樣專業、權威且有明確律法依據的機構來進行全面監察,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與監察機制的差異,英國重貴族議會與教會有限監督下的官員管理,大明則重朝廷設立專業機構下的全面監察。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國王雖然重視對官員的管理,但監察方式相對較為鬆散。一方面,國王會派遣欽差大臣到地方巡視,檢視官員的政務情況,可這種巡視往往是不定期的,而且容易受到地方貴族的干擾,難以深入瞭解真實情況;另一方面,法國有著濃厚的貴族等級制度,貴族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較大的自主權,對於他們的行為,國王很難做到全面有效的監督。與大明設立都察院,有著固定的官員編制、明確的監察職責以及系統的監察流程相比,法國的監察顯得隨意且缺乏力度,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監察規範程度的差異,法國重鬆散欽差巡視與貴族自主下的官員監督,大明則重朝廷統一規範下的專業監察。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