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年 調整藩王權力與規制(第2/4頁)
章節報錯
汗馬功勞之人,如今這般調整,怕是會讓他們心生怨懟,萬一有那衝動之人,做出些過激之舉,可如何是好呀?還望陛下三思啊。”
太祖聽了,陷入了沉思之中,這朝堂上的爭論,也讓他越發覺得這藩王之事,著實棘手。
且說在太原的晉王朱棡,此人向來心思深沉,他聽聞朝廷的動作後,並未像秦王那般大發脾氣,而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細細思量著應對之策。
朱棡心想,朝廷既然要調整,那硬抗肯定是不行的,得想個法子,既能表面上依從朝廷,又能暗中保住自己的一些實力才好。
他把自己的心腹謀士招來,說道:“先生,朝廷如今要動咱藩王的權力和規制了,你可有什麼好主意,讓本王能平穩度過這一關吶?”
那謀士思索片刻後說道:“王爺,依微臣之見,王爺不妨主動向朝廷上表,表明自己擁護朝廷決策的態度,然後再將一些護衛軍的編制按朝廷要求進行調整,不過可暗中挑選些精銳,編入其他名義的隊伍之中,以備不時之需呀。”
朱棡聽了,微微點頭,說道:“先生此計甚妙,就依你所言,本王這便去安排。”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藩王都在按照朝廷的要求,逐步調整著自身的權力與規制。可這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也滋生了不少矛盾。
在一些藩王的封地,當地的官員以往對藩王多是敬畏有加,凡事都聽藩王吩咐,可如今朝廷規定藩王不得節制文武吏士,這些官員便開始有些拿捏不準了,不知道該聽藩王的還是嚴格遵循朝廷的旨意。
有一回,燕王朱棣麾下的一位千戶,因著軍中事務,與當地的知縣起了爭執。
那千戶仗著以往的習慣,對著知縣說道:“咱燕王府的事兒,向來都是王爺說了算,你個小小知縣,莫要多管閒事。”
那知縣卻梗著脖子回道:“如今朝廷有新規制,王爺都不得隨意干涉地方事務了,你還敢這般張狂,我可是按朝廷的命令列事,你若不服,咱們大可去朝堂上理論理論。”
兩人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最後還是燕王府的長史出面,好說歹說,才把這事平息了下去。
此事傳開後,其他藩王的封地也陸續出現了類似的情況,讓藩王們愈發覺得這朝廷的新規制,實在是給他們添了不少麻煩。
而在民間,百姓們也聽聞了朝廷調整藩王權力與規制的事兒,大家也是議論紛紛。
在北平的街頭,幾個百姓圍坐在一起,談論著此事。
一位老者捋著鬍鬚說道:“聽說朝廷要管著藩王們了,這事兒可不小啊,也不知道往後這天下會不會更安穩些呢。”
一個年輕後生接話道:“那可說不定,藩王們要是心裡不痛快,萬一鬧出點什麼事兒來,咱老百姓又得遭殃咯。”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各有各的擔憂,都在關注著這事兒的後續發展。
朱棣這邊,雖然心裡對朝廷的調整不滿,可表面上還是做得滴水不漏,時常召集王府的官員們,叮囑他們要嚴格按照朝廷新規行事,切不可給朝廷落下把柄。
可暗地裡,朱棣卻也沒閒著,他讓道衍和尚四處招攬賢才,不管是有學識的文人,還是有武藝的壯士,只要有本事,都納入麾下,想著日後若真有變故,身邊也能有可用之人。
道衍和尚領了命,便在各地悄悄尋覓,還真找到了不少能人異士,這些人匯聚到燕王府,讓朱棣的底氣也足了幾分。
秦王朱樉那邊,終究還是沒能忍住,寫了一封言辭懇切卻又透著不滿的奏表,呈給了太祖皇帝,訴說自己的委屈,以及對朝廷調整規制的不解,希望父皇能看在自己往日的功勞上,網開一面,不要太過限制藩王的權力。
太祖看了奏表後,心中也是嘆氣,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