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年 分封藩王與地方治理(第1/4頁)
章節報錯
永樂二年,大明的天下在成祖朱棣的治理下,正逐漸展現出一片新氣象。成祖登基之後,一心想要穩固這來之不易的江山,讓大明的基業能夠千秋萬代傳承下去。京城之中,宮闕巍峨,街巷繁華,百姓們在這太平盛世裡過著安穩的日子,可朝堂之上,卻有著諸多關乎國運的大事在緊鑼密鼓地謀劃著,其中分封藩王一事,更是重中之重,關乎著地方的治理與天下的安穩。
《明史·諸王傳序》記載:“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由此可見,這藩王的分封有著嚴格的規制,從待遇、護衛到傳承等各方面皆有定法,其目的便是讓藩王們能在各地起到拱衛皇室、治理地方的作用,這也為圍繞“1404年 分封藩王與地方治理”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權力制衡與地方發展的歷史歲月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本名叫李逸風,生得面容清俊,身姿挺拔,一襲青衫,透著股儒雅又不失幹練的氣質。我自幼飽讀詩書,心懷報國之志,本想著透過科舉入仕,在朝堂上一展身手,可命運弄人,科舉之路卻頗為坎坷,屢試不第後,便退而求其次,憑藉著自己的學識,在應天府謀了個師爺的差事,輔佐當地的知府大人處理諸多政務。我為人正直,心思縝密,做事一絲不苟,在這知府衙門裡也算是頗受器重,常為知府大人出謀劃策,應對那紛繁複雜的地方諸事。
這一年,上頭傳來訊息,說是要在各地分封藩王了,這訊息一傳開,整個應天府都熱鬧了起來,街頭巷尾的百姓們都在議論紛紛,有人覺得這是好事,有藩王坐鎮,地方上定能更加安穩;也有人擔憂,怕藩王權勢過大,日後生出禍端來。
知府大人為此事也是愁眉不展,一日,把我喚到了書房,憂心忡忡地說道:“逸風啊,這藩王分封之事,可是個棘手的難題呀,咱們這應天府,日後也不知會迎來哪位藩王,這藩王來了,咱這地方治理該如何與之相處,可都得好好思量一番啊。”
我微微躬身,說道:“大人所言極是,這藩王地位尊崇,護衛眾多,不過依下官看來,只要咱們秉持公正,按朝廷律法行事,在地方治理上多與藩王溝通協作,想必也能相安無事,共同為地方謀福祉。”
知府大人聽了,微微點頭,說道:“你說得倒是有理,只是這其中的分寸,可不好把握呀,但願來咱們這兒的藩王,是個賢明之人吧。”
沒過多久,便傳來訊息,說是燕王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被封漢王,封地就在這附近的青州一帶,雖說不在應天府,但也相隔不遠,這漢王的名聲,我也略有耳聞,聽聞此人性格兇悍,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還頗為驕縱,我心中不禁隱隱擔憂起來,想著這青州日後怕是難以太平了。
果然,沒過多久,就有從青州來的商人到應天府做生意,說起了青州那邊的情況。說是那漢王到了青州之後,大肆擴充自己的護衛,還時常帶著護衛們在城中耀武揚威,弄得百姓們人心惶惶,而且對地方的政務也頗多幹涉,當地的官員稍有不順他意的地方,便會遭到呵斥,地方治理一時間亂了套。
知府大人聽聞後,長嘆一聲,說道:“唉,如此下去,這青州的百姓可如何是好呀,咱們雖有心幫忙,可這畢竟是藩王之事,不好插手啊。”
我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大人,下官覺得,咱們可以試著寫一封書信,將青州如今的情況委婉地告知漢王,提醒他應當遵循朝廷規制,以地方治理、百姓福祉為重,或許能有些作用呢。”
知府大人有些猶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