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年 編啥《大禮集議》,不懂(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這一年京城的事兒可真不少,到處都在傳朝廷在編一本叫《大禮集議》的東西。我阿福在這京城的大街小巷討飯討了好些年,啥稀奇古怪的事兒沒見過,可這《大禮集議》到底是啥玩意兒,我是一點兒都不懂。
先給您講講這時候的大明朝吧。嘉靖皇帝坐在那高高的龍椅上,這龍椅看著威風,可皇帝的日子也不見得輕鬆。這朝廷裡啊,就像個大戲臺,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好戲。大臣們分成好幾撥,整天吵吵鬧鬧,爭個不停。老百姓呢,就像臺下的觀眾,看著熱鬧,可自己的日子卻不好過。賦稅重得要命,遇上災年,地裡收成不好,好多人都吃不上飯。我這乞丐,就靠著大家的施捨勉強活命,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發愁。
我最早是在茶館外面聽說《大禮集議》這事兒的。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在茶館門口守著,盼著哪位好心的茶客能賞我口吃食。就聽到茶館裡一個穿著長衫的先生大聲說道:“你們知道嗎?朝廷正在編《大禮集議》,把這些年關於大禮議的事兒都整理起來。”
另一個聲音接道:“這大禮議都折騰了這麼多年,終於要編成書了。也不知道這書裡都寫些啥。”
我聽了,心裡直犯嘀咕:“這大禮議我就聽說過,好像是皇上和大臣們為了給皇上的親生父母怎麼稱呼的事兒鬧得不可開交。可這編成書又是咋回事?和我討飯有啥關係?”我雖然滿心疑惑,但這肚子餓得咕咕叫,也沒心思去深究這事兒,只盼著能快點討到飯。
後來我才從一些人口中瞭解到,這《大禮集議》可不簡單。據《明史紀事本末·大禮議》記載,這大禮議從嘉靖皇帝繼位就開始了,持續了好幾年。大臣們圍繞著嘉靖皇帝該如何尊崇自己的親生父母,分成了兩派,一派堅持遵循傳統禮法,另一派則支援皇帝的想法。兩邊爭得面紅耳赤,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還發生了一些大臣被廷杖的事兒。而現在編的這本《大禮集議》,就是把這些爭論、奏疏、詔令等相關的東西都收集起來,整理成書。
我在街頭討飯的時候,看到一些官員模樣的人聚在一起,手裡拿著一些文書,表情嚴肅地討論著。我湊過去聽了聽,一個官員說:“這《大禮集議》的編纂,可是皇上的旨意,一定要慎重對待。”
另一個官員點點頭說:“是啊,這關係到朝廷的禮儀制度,馬虎不得。”
我聽著他們的話,心裡想著:“這《大禮集議》對他們來說好像很重要,可對我來說,還不如一個饅頭實在。”
這編《大禮集議》的事兒,雖然和我討飯沒有直接關係,但好像也影響了一些人的心情和行為。我發現,那些參與編纂的官員們,一個個都忙得不可開交,走路都帶風,臉上的表情也很嚴肅。以前我去衙門附近討飯,那些衙役們還會和我開開玩笑,現在一個個都板著臉,對我也沒了耐心。
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樣去衙門門口討飯,一個衙役看到我,不耐煩地說:“阿福,你沒看到我們正忙著嗎?這《大禮集議》的事兒可重要了,別在這兒搗亂,快走開!”
我無奈地離開,心裡想著:“這編書的事兒有這麼重要嗎?連我討飯都受影響了。”
不僅是衙門裡的人,就連那些讀書人也對這《大禮集議》很關注。我在私塾門口討飯的時候,聽到裡面的學生們在討論。
一個學生說:“先生說,這《大禮集議》編成後,我們就能更清楚地瞭解朝廷的禮儀制度了。”
另一個學生接道:“是啊,說不定以後考試還會涉及到裡面的內容呢。”
我聽著他們的話,心裡想著:“這些學生可真用功,還想著考試。我只希望能吃飽飯,才不管什麼禮儀制度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編《大禮集議》的工作還在繼續進行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