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中國發展的歷史程序中,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清晰的方向,奏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樂章。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著:“丁亥年,中共十七大啟時代新程,聚民心,謀發展,聚焦經濟、社會、民生等諸領域,繪就宏偉藍圖,引領華夏邁向新境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響應號召,努力奮進,每一個普通人也都在這股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感受著時代的脈搏,經歷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在南方的一座小城,生活著一位名叫林強的年輕人,時年28歲的他,是一名普通的社群工作者,性格開朗熱情,總是懷揣著一顆為大家服務的熱心,在社群這片小小的天地裡默默耕耘著。

林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樸實的工人,靠著勤勞的雙手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小時候,他生活的社群條件比較簡陋,道路有些坑窪不平,小區裡的公共設施也很陳舊,但鄰里之間的關係卻十分融洽,哪家做了好吃的,總會互相分享,哪家有困難了,大家也都會主動伸出援手。這種濃濃的人情味,在林強幼小的心裡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也讓他對社群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中學畢業後,林強沒有選擇繼續深造,而是進入了社會開始打拼。他做過不少工作,在超市當過收銀員,每天站在收銀臺前,重複著掃碼、收錢的動作,雖然枯燥,但他總是笑臉相迎每一位顧客;也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幹過,跟著傳送帶的節奏,快速地組裝著產品,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痛。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社群在招聘工作人員,想著自己從小對社群就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這份工作能夠實實在在地為身邊的鄰居們服務,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成為了一名社群工作者。

剛進入社群工作時,林強面臨著諸多的挑戰。社群裡的事務繁雜瑣碎,大到組織社群活動、協調鄰里糾紛,小到張貼通知、打掃衛生,每一件事都需要耐心和細心去處理。有時候,為了調解一戶居民家因漏水引發的鄰里矛盾,他要樓上樓下跑好幾趟,分別傾聽雙方的訴求,耐心地勸說,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常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但林強從不抱怨,他覺得只要能讓社群變得更加和諧美好,自己的辛苦就是值得的。

2007年,隨著黨的十七大召開,提出了一系列關乎民生、社會建設的重要理念和舉措,強調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讓林強深受鼓舞,也讓他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新方向和新目標。

在社群裡,林強積極地向居民們宣傳十七大的精神,組織大家一起學習討論。他把十七大報告中關於民生保障的內容列印出來,分發給社群裡的大爺大媽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他們講解其中的含義,告訴大家國家會越來越重視大家的生活保障,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大爺大媽們聽了,都紛紛點頭稱讚,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同時,林強也想著要為社群的實際發展做些實事。他注意到社群裡有不少老年人,平時子女不在身邊,缺乏陪伴和照顧,就醫也不太方便。於是,他向社群領導提議,能不能在社群裡設立一個老年人服務中心,為老人們提供日間照料、健康諮詢、文化娛樂等服務。領導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便支援他著手去籌備。

林強開始四處奔走,聯絡相關的資源。他先是找到了附近醫院的志願者團隊,邀請他們定期來社群為老人們進行免費的健康檢查和健康講座;又聯絡了一些愛心企業,爭取到了一些資金和物資的捐贈,用於購置服務中心的桌椅、圖書、棋牌等裝置;還發動社群裡的志願者們,一起參與到服務中心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中來。

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