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清朝同治二年,此時的大清王朝依舊在風雨飄搖中艱難掙扎。國內太平天國運動雖已歷經數年,勢頭不復往昔那般猛烈,可仍舊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太平軍在南方多地依舊頑強抵抗,佔據著諸多城池和戰略要地,繼續與清政府分庭抗禮。而清政府方面,已然將太平天國視作心腹大患,深知若不盡快將其剿滅,大清的統治根基將永無寧日,於是調集了大量的清軍,從四方八面圍堵太平軍,投入了諸多人力、物力,誓要在這一年對太平軍展開全面圍剿,力求畢其功於一役,這一年也因此成為了清軍圍剿太平軍的關鍵時期,每一場戰鬥、每一次戰略佈局都關乎著雙方最終的勝負走向,整個中華大地都籠罩在這緊張又殘酷的戰爭陰雲之下。

據《同治朝軍事圍剿紀要》記載:“二年春,清軍於蘇南、浙北等地對太平軍發起猛烈攻勢,各路清軍相互配合,意圖切斷太平軍之補給線,圍困其於城中。於蘇南之役,清軍連克數城,然太平軍亦拼死抵抗,戰況慘烈,街巷皆為戰場,雙方死傷無數。浙北之地,太平軍據守險要,清軍久攻不下,遂採用圍困之策,以待其糧草耗盡,此等局勢,膠著非常,各地之戰鬥,皆關乎圍剿全域性之成敗也。”從這段文獻資料中,便能清晰地看出當時清軍圍剿太平軍時那激烈且複雜的戰況,雙方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互不相讓。

阿才,是個剛滿三十八歲的青年,本是浙江杭州城裡的一個普通鐵匠。他性格直爽,為人仗義,平日裡最看不慣那些恃強凌弱的行徑,只要見到有人受欺負,總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幫忙。不過,他性子也有些急躁,做事有時容易衝動,沒考慮周全就付諸行動了。阿才的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手藝人,靠著打鐵的手藝,一家人在這亂世之中勉強維持生計。而當清軍開始對太平軍進行大規模圍剿,戰火逐漸蔓延到杭州城周邊時,阿才的生活也被徹底捲入了這場殘酷的戰爭之中,他懷著對和平的渴望,以及對太平軍和清軍複雜的情感,開啟了這充滿變數的一年。

這一年初春,阿才像往常一樣在鐵匠鋪裡忙碌著,打造著各種農具和生活用品。這時,城裡傳來訊息,說清軍正在城外集結兵力,準備對附近太平軍佔據的一處據點發起進攻。阿才聽了,心裡隱隱有些擔憂,他知道一旦打起來,這周邊的百姓又要遭殃了。

沒過幾天,戰鬥就打響了。阿才站在鐵匠鋪門口,就能聽到遠處傳來的槍炮聲和喊殺聲,那聲音一陣緊似一陣,彷彿要把人的耳膜都震破了。他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和擔憂,放下手中的活計,朝著城牆上走去,想去看看外面的戰況。

當他登上城牆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倒吸了一口涼氣。只見城外不遠處,清軍和太平軍正打得熱火朝天,清軍的陣營裡,火炮不斷地朝著太平軍的陣地轟擊,炮彈落下之處,揚起一片片塵土和硝煙,太平軍的戰士們則依託著簡易的工事,頑強地抵抗著,不時有戰士衝出來,朝著清軍反擊。

阿才看著那些在戰火中奮勇作戰的太平軍戰士,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太平軍是反清的,可這些年裡,也聽聞了他們為窮苦百姓做的一些好事,比如開倉放糧、減免賦稅等,所以對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敵意。而清軍呢,本應是保家衛國的,可有時候卻軍紀渙散,魚肉百姓,這讓阿才對他們也頗有微詞。

就在阿才愣神之際,身邊的一個清兵小頭目看到了他,呵斥道:“你這傢伙,在這兒發什麼愣呢,還不快回去,這兒可不是你該待的地方!”

阿才回過神來,瞪了那小頭目一眼,轉身走下了城牆。可他心裡卻一直惦記著這場戰鬥,不知道最終會是怎樣的結果。

隨著天氣漸漸轉暖,杭州城周邊的戰鬥愈發激烈起來。清軍雖然攻勢兇猛,但太平軍憑藉著熟悉地形和頑強的鬥志,一次次擊退了清軍的進攻。阿才所在的鐵匠鋪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