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7章 年 憲宗駕崩與孝宗繼位過渡(第1/4頁)
章節報錯
成化二十三年,大明的天空彷彿都籠罩著一層別樣的陰霾,整個京城沉浸在一種肅穆又略帶緊張的氛圍之中。大街小巷,百姓們雖依舊如往常般忙碌著生計,可那低聲的交談裡,也時不時透露出對宮廷局勢的好奇與擔憂。畢竟,皇帝的龍體欠安,這關乎著整個國家的命運走向,猶如巨石投湖,在朝野上下激起了層層漣漪。
據《明史·憲宗本紀》記載:“二十三年八月,憲宗崩。皇太子佑樘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弘治元年。”這簡短的文字,卻承載著一個時代的交替,宣告著舊主離去,新君即將登上歷史的舞臺,開啟屬於他的篇章,也由此拉開了那段充滿變數與期待的過渡時期的大幕。
在這風雲變幻的京城之中,有一位名叫陳懷瑾的禮部侍郎,年逾不惑,面容透著一股歷經世事的沉穩與儒雅,一襲緋色官袍,彰顯著他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他自幼熟讀經史,踏入仕途後,一直秉持著盡忠職守、匡扶社稷的信念,在禮部兢兢業業多年,見證了諸多朝堂上的風雲變幻。此次憲宗駕崩、孝宗繼位的過渡,禮部肩負著諸多繁雜且至關重要的職責,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那是一個陰沉的清晨,陳懷瑾如往常一般早早起身,正準備前往禮部衙門,卻聽聞宮中來人傳訊,說憲宗皇帝已然駕崩。他先是一愣,隨後心中湧起一陣悲痛與悵惘,儘管早已知曉皇帝龍體不佳,可真到了這一刻,還是覺得無比沉重。他匆忙整了整衣冠,往宮中趕去。
一路上,只見宮中的侍從們都行色匆匆,神色凝重,往日的喧囂彷彿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哀傷所淹沒。陳懷瑾來到大殿前,只見諸位大臣也都陸續趕來,眾人皆跪地默哀,不少人眼中含淚,或真心或假意,總歸是這等場合下應有的哀傷姿態。
待眾人起身後,司禮監的太監尖著嗓子說道:“諸位大人,如今大行皇帝已去,當務之急乃是迎皇太子即位,禮部需速速籌備登基大典等諸多事宜,切不可有誤。”陳懷瑾趕忙上前,恭敬地應道:“公公放心,下官定當竭盡全力,依禮而行,確保諸事順遂。”
回到禮部衙門後,陳懷瑾立刻召集了禮部的一眾屬官,開始商討登基大典的籌備事項。一位年輕的主事憂心忡忡地說道:“大人,這時間緊迫,且登基大典關乎國體,需處處合禮合規,稍有差池,便是大罪呀,可這諸多細節,一時之間怕難以周全。”陳懷瑾皺著眉頭,卻語氣沉穩地說:“事急從權,然禮制不可廢,咱們先將以往的登基典禮儀軌找來,對照著梳理,再根據當下的情況進行調整,各司其職,務必做到盡善盡美。”
眾人便分頭行動起來,有的去查詢典籍資料,有的去安排大典所需的儀仗、服飾等物件。陳懷瑾則親自負責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畢竟這登基大典可不是禮部一家之事,需內務府提供各類珍寶器物,太常寺安排禮樂演奏,工部負責搭建儀式所需的場地佈置等等,方方面面都得顧及到。
可這協調起來卻並非易事,內務府那邊說是有些珍稀的綢緞不夠了,需從外地加急調運,可時間上怕是趕不及;太常寺那邊又有人稱樂師們近日偶感風寒,練習進度受阻,怕到時演奏會出岔子;工部那邊則抱怨人手不夠,搭建場地的進度緩慢。陳懷瑾聽著這些訊息,心中煩悶不已,卻又只能耐著性子一一去解決。
他找到內務府的官員,說道:“大人,這登基大典乃重中之重,綢緞之事還望您多費心,能否從京城的商鋪中先尋些相似的替代,待外地的運來後再行更換,切不可因這等事誤了大事呀。”那內務府官員卻無奈地說:“陳侍郎,不是我不想幫忙,只是這登基大典所用之物皆有規制,哪能隨意替代,萬一不符合禮制,怪罪下來,咱可擔不起呀。”陳懷瑾好言相勸了許久,那官員才勉強答應去試試。
又去太常寺督促樂師們加緊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