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章 年 大同等地災荒賑濟(第1/4頁)
章節報錯
成化八年,大明的北方大地彷彿被一層陰霾所籠罩,災禍連連,讓百姓們苦不堪言。大同等地,本是軍事要衝,平日裡人來人往,也算熱鬧,可這一年,先是大旱,數月滴雨未下,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緊接著又鬧起了蝗災,那鋪天蓋地的蝗蟲飛過,所到之處,連那僅存的些許草木都被啃食殆盡,百姓們的生活瞬間陷入了絕境。
據《明憲宗實錄》記載:“成化八年,大同、宣府諸處大旱,繼以蝗蝻,民饑饉,死者相枕藉,嗷嗷待哺者眾,郡縣皆請賑濟,以救黎庶。”這般簡短的文字,卻如同一幅悽慘的畫卷,將大同等地災荒之嚴重、百姓之困苦描繪得淋漓盡致,各地郡縣紛紛向朝廷請求賑濟,盼著能有救命的物資和舉措降臨,拯救那些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百姓,也由此拉開了一段圍繞著大同等地災荒賑濟的艱難故事帷幕。
在大同城中,住著一位名叫劉福生的里長,年近五十,面容透著一股歷經世事的滄桑,身子骨還算硬朗,平日裡在這一方地界也算有些威望,為人忠厚老實,總是盡心盡力地為鄉親們排憂解難。他看著這災荒一年比一年厲害,心中滿是憂慮,深知若不想辦法,這鄉里的百姓怕是都要餓死了。
這日清晨,劉福生如往常一般在街巷裡走動,檢視鄉親們的情況。只見家家門戶緊閉,偶爾傳出幾聲孩童的啼哭,那哭聲在這寂靜的街巷裡顯得格外揪心。走到一戶人家門前,他輕輕敲了敲門,半晌,門開了一條縫,露出一張面黃肌瘦的婦人的臉,看到是劉福生,那婦人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劉里長,您來了呀,快進來坐吧,只是家裡也沒啥能招待您的了。”劉福生擺了擺手,說道:“不必了,弟妹,我就是來看看大夥,這災荒鬧得,日子不好過吧,家裡還有多少存糧啊?”那婦人眼眶一紅,哽咽著說:“里長啊,哪還有什麼存糧呀,早就吃光了,如今一家人都餓著肚子,也不知道還能撐幾天呢。”劉福生聽了,心中一陣酸澀,安慰了幾句後,便又往別家走去。
回到自己家中,劉福生坐在院子裡,愁眉不展,心裡盤算著該如何是好。這時,村裡的幾位老者也聚了過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一位老者嘆了口氣,說道:“福生啊,這等災荒,光靠咱們自己怕是不行了,得趕緊向官府求救啊,讓他們開倉放糧,賑濟咱們這些窮苦百姓呀。”劉福生點點頭,說道:“我也正有此意,只是這官府那邊,也不知能不能順利要來糧食,畢竟受災的地方多,怕是糧食也緊張呢。”
當下,劉福生便寫了一封請願書,召集了村裡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讓他們帶著請願書前往大同府衙,向知府大人陳情,請求儘快賑濟災民。那幾個小夥子領了命,一路疾奔,來到了大同府衙前。
府衙前早已圍聚了不少來自各地的災民,大家都在哭喊著,求官府救救自己的家人。那幾個小夥子好不容易擠到前面,將請願書遞給了衙役,說明了來意。衙役看了看,便進去通報了。不多時,知府大人出來了,這知府姓王,平日裡倒也算個清官,只是面對這大面積的災荒,也是頭疼不已。
王知府看著眼前這些災民,高聲說道:“諸位鄉親,本官知曉你們受災受苦了,朝廷也已經知曉了這邊的情況,正在籌備賑濟之事,只是當下糧食還未運到,大家且先回去耐心等候,本官定會盡力催促,儘快讓大夥有糧可吃。”災民們聽了,雖心中焦急,卻也無奈,只能暫且散去。
劉福生得知官府的回應後,心中稍感安慰,可日子一天天過去,卻依舊不見糧食的影子,村裡已經開始有人餓死了,那悽慘的景象讓人心如刀絞。劉福生坐不住了,決定再去府衙問問情況。
這一回,他見到了王知府,焦急地說道:“大人,咱村裡已經開始餓死人了呀,再等下去,怕是沒幾個能活下來了,還望大人想想辦法,救救大夥啊。”王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