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是敬重,一有空就湊上去請教一些治水的門道。老陳看著趙福生好學的樣子,也樂意教他,便說道:“這治水啊,可不是光靠力氣就行的,得講究個因地制宜,這河道的寬窄、水流的緩急,都得考慮進去,就好比這堤壩的坡度,得拿捏得恰到好處,不然經不住洪水一衝啊。”趙福生聽得認真,不住地點頭,把這些話都牢牢地記在了心裡。

日子一天天過去,治水工程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可天公不作美,一場大雨突然來襲,那雨下得如同天河決了口子一般,噼裡啪啦地砸在地上,原本就有些泥濘的工地瞬間變得更加難行。趙福生他們趕忙用草蓆去遮蓋那些還未夯實的石料和泥土,以免被雨水沖走,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物料被衝得七零八落。

監工的官員急得在雨中來回踱步,大聲呵斥著民夫們動作快點。趙福生在雨中滑倒了好幾次,身上沾滿了泥巴,可他顧不上這些,依舊奮力地搶救著物料。這場雨下了整整兩天兩夜才停,工地上一片狼藉,不少民夫都唉聲嘆氣,覺得這工程又得往後拖了。

不過,趙福生卻沒有氣餒,他一邊安慰著身邊的人,一邊帶頭重新整理工地。他說:“大夥別喪氣,這老天爺要考驗咱呢,只要咱齊心協力,這堤壩遲早能修好的。”在他的帶動下,眾人又重新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中。

而在京城之中,那些達官顯貴們也時刻關注著治水之事。朝堂上,大臣們紛紛上奏,彙報治水的進展情況,皇帝也下旨督促各地官員要確保工程順利完成,不可懈怠。一些文人墨客們,則以治水為題材,吟詩作畫,或讚美朝廷的這一利民之舉,或感慨百姓勞作的艱辛。

在離工地不遠的一個小鎮上,有個開茶館的老闆娘,叫李三娘。這茶館平日裡就是附近的百姓和過往行人歇腳聊天的地方,如今治水工程在附近,茶館裡更是熱鬧非凡,來來往往的人都會聚在這裡,談論著工地上的事兒。

有一天,趙福生和幾個工友幹完活兒,來到茶館裡喝茶歇腳。剛一坐下,就聽到旁邊的人在議論著這治水工程到底啥時候能完工,有人說:“這雨一下,又得耽擱不少時日咯,也不知道這工錢還能不能按時發呀。”趙福生聽了,心裡也泛起了嘀咕,不過他還是安慰大家道:“朝廷既然下了力氣治水,肯定不會虧待咱們的,咱就安心把活兒幹好便是了。”

就在這時,茶館裡走進來一個身著長衫的書生,看著斯斯文文的樣子。那書生找了個空位坐下,聽著眾人在談論治水,便也來了興致,開口說道:“諸位可知,這治水一事,關乎我大明之根基啊,古往今來,治水成功者皆留名青史,如那大禹治水,功在千秋。如今朝廷著力於此,亦是為了百姓能安居樂業,我等當全力支援才是。”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是,覺得這書生說得有理。

趙福生對這書生的話很是贊同,他起身走到書生跟前,抱了抱拳說道:“這位公子說得極是,我等雖只是普通民夫,但也明白這治水的重要性,定當竭盡全力,只盼著這堤壩早日修好,不再有水患之苦了。”書生看著趙福生,眼中露出讚賞之色,說道:“兄臺一看便是實在之人,若人人都如兄臺這般用心,這治水大業何愁不成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治水工程終於漸漸有了眉目,那堤壩一天比一天高,河道也越發通暢。趙福生看著自己和工友們的勞動成果,心裡滿是成就感。可就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讓他揪心的事兒。

原來,劉二麻子平日裡偷懶耍滑,被監工發現了好幾次,這次監工忍無可忍,決定要扣他的工錢,還要把他趕出工地。劉二麻子這下慌了神,哭著求趙福生幫他說說情。趙福生心地善良,雖然平日裡看不慣劉二麻子的做派,但畢竟是一起幹活的工友,於心不忍,便去找監工求情。

監工皺著眉頭看著趙福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