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6章 年 近代軍工產業初建情況(第1/3頁)
章節報錯
1866年,清朝同治五年,彼時的中國仍舊深陷內憂外患的泥沼之中。太平天國運動雖已平息兩年,但國家元氣大傷,經濟凋敝,社會秩序尚在艱難恢復。而列強卻絲毫未放鬆對中國的覬覦,憑藉著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在華利益,沿海沿江諸多口岸被其把控,經濟侵略日益加劇。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清政府中的洋務派越發清醒地認識到,欲圖自強以御外侮,必須大力發展近代軍工產業,透過製造先進的槍炮艦船,來增強軍事力量,於是這一年,近代軍工產業在洋務派的推動下開始了初步建設,各地紛紛興起創辦軍工企業的熱潮,雖面臨諸多困難與阻礙,卻也如點點星光,照亮著國家求強的道路。
據《同治朝近代軍工紀要》記載:“五年,洋務派諸臣力主軍工建設,成效漸顯。江南製造總局規模續擴,所造槍炮種類漸多,工藝亦有精進;福州船政局大興土木,廣納賢才,洋匠與華工協同,致力於新式艦船之打造,且學堂並立,培育專業人才。另有諸多小型軍工之所於各地萌芽,雖資金、技術皆遇難題,守舊之非議亦不絕於耳,然其勢不可擋,為吾國近代軍工之發展奠初基也。”從這段文獻資料中,可清晰看出當時近代軍工產業初建時那充滿希望又困難重重的狀況,洋務派們懷揣著堅定決心,努力在困境中開拓前行。
阿才,是個性格爽朗又熱心腸的人,平日裡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對身邊人都很友善,只要別人有難處,他都會主動幫忙,在工友們眼中就是個熱心大哥。不過,他也有點粗心大意,做事偶爾會丟三落四,為此沒少鬧笑話。阿才本是福州船政局裡的一名普通工人,靠著自己的手藝和勤勞,在這謀生計,也希望能為國家軍工產業出份力,卻不曾想,在這1866年,經歷了諸多起伏波折,深刻感受到了近代軍工產業初建時的酸甜苦辣。
這一年初春,阿才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福州船政局的造船廠,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造船廠內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穿梭在各種工具和材料之間,巨大的船塢裡,一艘尚未完工的艦船骨架矗立在那,看著頗為壯觀。阿才被分配到的任務是協助師傅們打造艦船的龍骨部件,這可是個重要活兒,關乎著整艘船的堅固程度。
阿才跟著師傅,一邊聽著講解,一邊動手操作。師傅叮囑他:“阿才啊,這龍骨的尺寸可千萬不能有偏差,每一處介面都得嚴絲合縫,咱這可是給咱大清造的船,馬虎不得呀。”阿才連連點頭,心裡想著一定要把這活兒幹好。
可他那粗心的毛病還是犯了,在測量一處龍骨的長度時,他看錯了刻度,結果截下來的材料短了一截。等師傅過來檢查時,一眼就發現了問題,皺著眉頭說:“阿才啊,你這咋搞的,這麼重要的事兒都能出錯,這材料浪費了不說,還耽誤工期呢。”
阿才頓時滿臉通紅,低著頭,不停地道歉:“師傅,我錯了,我這就想辦法補救,我下次一定仔細。”好在師傅人好,帶著他一起重新找材料,調整工藝,總算是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不過阿才心裡卻一直懊惱自己的粗心。
隨著天氣漸漸轉暖,福州船政局迎來了幾位外國的造船專家,說是來指導艦船製造工藝的提升。廠裡組織工人們去聽專家講學,阿才也去了,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聽得可認真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專家,努力去理解那些聽起來有些晦澀的專業知識。
講學結束後,廠裡決定按照專家的建議,對一些造船工藝進行改進,阿才所在的小組負責試驗一種新的鉚接技術。剛開始嘗試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熟練,不是鉚接不牢固,就是把材料給弄變形了。阿才看著一次次失敗的成果,心裡很是著急,他心想,這要是搞不好,可怎麼提升咱船的質量啊。
於是,阿才下了班也不休息,留在廠裡反覆琢磨,拿著工具在廢舊材料上練習。有一回,他不小心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