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請策(第2/3頁)
章節報錯
都須依聖人意思去辦。趙相領兵部,不管多少時日,聖人還是想聽聽趙相的意思。所謂博採眾長,聖人聽取了各方的意見,才好有所決斷。畢竟軍制之事,眼下不是小事。”
趙正笑了笑。
軍制好壞,帶兵打仗的人最清楚。聖人領劍南十數萬軍民驅逐叛軍,這十幾年是如何過來的,他難道不清楚?對於一個將領來說,募兵當然好過於府兵,府兵甚多老弱,募兵則更加兵強馬壯。聖人之所以疑慮,不過是在考慮當下新的軍制所可能產生的一些不可預料的後果。
軍制改變,府兵機構折衝府便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其次,各地徵募士兵,所花銷的軍餉是一筆天文數字,募兵所用馬匹、軍甲、軍器等等,前期投入甚大。這一點,河隴已是吃過苦頭了,涼王殿下為了開軍餉,甚至賣掉了自己的田產和農戶。這麼一來,各地的稅收變相地就要大規模地補貼軍用,所入京師的錢糧就要大打折扣,不算充盈的國庫少了進項,一旦需要賑災、支邊,就捉襟見肘。
而且變革軍制,需要兵部的密切配合。兵部要出臺一系列的法度、規範、軍制軍種、軍隊規模等適用律法。還要選調一大批專職的武將應付軍制變革所帶來的的變化。但趙正新官上任,說句不好聽的,兵部的門都沒有摸清往哪個方向開,鄭西元就突然來這一手,的確也讓聖人有些猶豫不定。
但趙正覺得,聖上還是沒有考慮到最大的壞處。那就是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局面。若是他考慮到了這個層面,怕是看都不會看,直接就否了,哪裡還輪得到問他趙元良。
只是如今如果向聖人據實而言、稟明利害的話,也不是恰當時機。一來趙正的根基不穩,朝中無人支援。若公開與鄭西元面對面博弈,難以得到朝臣支援。到時候不但要陷入無休止的口水爭吵當中,還要被鄭西元明確針對。他現在越來越覺得鄭西元與康陸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而康陸在朝中,他的人緣可比趙正要好不少。就渠國公給出的那份名單,連內宮中,也有他的內應。
康陸想要起兵,那他手中就要有絕對制勝的力量。而新的軍制,便如老虎身上的翅膀。若是趙正在朝議中明確反對,怕是連聖人都彈壓不住朝臣的瘋狂進攻。
既然阻止它發生的過程充滿了荊棘以及不確定性,那倒不如做好準備,等著他發生就是。渠國公讓他編練長安新軍這事,原本是絕無可能的。京畿又不似河隴,京畿府軍又不打仗,趙正就算是兵部尚書,他也沒有練兵的藉口,若一邊極力反對募兵制,另一邊又強行推進新軍編練,此等首鼠兩端的政治伎倆,必遭鄭西元為首的朝臣瘋狂反咬,反倒不妙。可若是藉著這次軍制變革來渾水摸魚,誰能說不是一個機會?
反正如今營州也還未在明面上全面開始徵募軍隊,大家多多少少還處在一條起跑線上,至於誰更勝一籌,不如交給時間去決定。
“這事……”趙正面露猶豫,想了想,對高隆盛道:“茲事體大的,我總不能在臥榻之上就輕易給聖人出謀劃策。鄭相的軍制新篇我還未曾看過,不如再給個十天半個月,待我傷好一些?”
“哎呀,趙相啊!”高隆盛一頭冷汗,“此事迫在眉睫,朝中議論紛紛。聖人雖貴為天子,也得看相閣與諫院臉色。若是久而不決,多少引起朝中反彈。既然趙相想看,那我便請旨將鄭相的上書拿到良淄來!”
趙正連忙搖頭,“萬萬不可,此乃犯忌之事。高內侍莫要慫恿聖人違規。此等大事,未上朝堂議定,便就是朝中機密。左右我與鄭相關係甚好,這事我差人去問問鄭相,明日定給聖人答覆!”
“明日就是朝會了!鄭相定是要再三上書。聖人原本搖擺,趙相若沒有個明確的答覆,這事就算是板上釘釘了!”
趙正“嘖”了一聲,“怎地聽高內侍的語氣,是不太看好鄭相的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