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了水,回去的馬車自然就交給了陸小郎君去駕。

路上,阿柿繼續跟竇大娘興致勃勃地聊做魚。

聽竇大娘說她做出來的魚鮓總髮酵不好,阿柿馬上就向她講了個可以不用裝缸發酵做魚鮓的“鯉鮒鮓”(注7)偏方,只用把魚洗淨、用竹條夾住魚頭、讓魚頭對著太陽暴曬就行,聽得不善庖廚的竇大娘連連點頭,躍躍欲試。

“一會兒回了府,我就去挑竹條。”

她對著阿柿笑。

“李群青自小就在北方,多少年食肉飲酪慣了,到了南邊來,就總吃不慣河魚。明明魚鮮美得很,到了他嘴裡,卻只剩下了魚腥。沒辦法,只能做魚醬、魚鮓這些用酒用料的。雖說平日都是他自己做,但我偶爾也想給他做頓好吃的,讓他吃吃驚。”

阿柿聽了,又為竇大娘出了好些個巧方子,聽得竇大娘恨不得能長出翅膀、立馬拉著阿柿回到庖廚裡對著魚開始搗鼓!

但當馬車回到了府門,竇大娘將她捕來的魚交給僕役、讓僕役把今晚吃魚宴的事傳出去時,卻得知自己的兩個孩子不一會兒便會回來了。

竇大娘又歡喜又意外:“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您的馬車剛駛出不久,去郡裡接小娘子和小郎君的馬車便啟了程,想必再有一會兒就該到家了。”

竇大娘夫婦一貫寬厚下人,府裡的僕役同她說話也親近,“奴還以為您是知道小娘子和小郎君要回來,這才去捕了魚呢!”

阿柿提著她自己的空魚籠,腳步輕快地走近,眉心卻暗暗跳了一下。

怎麼辦呢。

就算李群青舉足輕重,但阿柿也不會連他家中幼子幼女的情況都知曉得一清二楚。

她只記得,那是對同胎的孿生姐弟,因生在未羊年,姐姐名叫李迎未,弟弟則叫李逢羊,今年都應是七歲。

此前她旁推側引地令竇大娘提了他們幾次,得知了姐弟二人平日都宿在郡裡的學堂,放旬假時才會回家。

若無意外,離他們回來,本來還該有個五六日的。

而無需這麼久,只用再有一兩天,她手下的人就能把他們的情況、如實且詳盡地送到她的手上。

可李國老卻絲毫沒有多等,她昨日才來,今日他便將李迎未和李逢羊接了回來。

而且是在她前腳剛離開府宅的時候,沒有提前透露一點風聲。

要說完全沒有想要看她會不會露馬腳的意圖,她可不相信。

身在這裡,可真是一點都不能鬆懈。

她轉過臉,等將馬送到馬伕手上的陸小郎君一走過來,就立刻雀躍地告訴他:“未未和小羊要回來了!”

這是竇大娘曾對兩個孩子用過的稱呼,她便直接拿來用了。

“是啊。”

竇大娘聽到了,也轉過來,拉著阿柿和陸雲門進府。

她笑著壓低聲音:“大抵是因為阿柿帶來的訊息,李群青便想要先將未未和小羊接到身邊,防著變動。有小陸在這,他們的功課倒也落不下。”

說著,她記掛地摸了摸阿柿的衣裳,見還潮溼著,便催促阿柿先回去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