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東西不是你的,是你跟外境借來的。所以,凡是透過外境的刺激產生的任何的念想,這個都是妄想。

那麼什麼是真實的心呢?就是你把所有的妄想都撇開以後,那種常住真心,那種不生不滅的明瞭的心性現前,這個就是你的自性清淨心,這個是真實的心。它不隨妄想生,它也不隨妄想滅,它就是一念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個就是真心。所以我們修《法華經》,第一個,你要知道怎麼去觀察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這第一件事。

第二個,你要能夠直下承當。前面的分別真妄是一種理解,這以下就是考驗你的信心了,信根了。你要知道,你要能夠相信:眾生本具的心性,就是諸佛所證的法身。就是“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趙州禪師,說是“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趙州禪師八十歲還在那個地方到處去訪善知識。後來他有一天開悟了,他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就是我以前沒有開悟之前,我去參訪善知識,追求無上法門,無上的妙法;現在我才知道,無上妙法,你只要迴光返照就找到了,你本來就具足的。我們以前被妄想迷惑了。

所以,諸位!我們跟一般學者最大的差別,我們是一個三寶弟子,所以明白道理以後你要怎麼樣?直下承當。“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就不要猶豫了,這個就是我的真如本性了。

所以,名字位,你怎麼知道你進入名字位呢?兩個標準:第一個,你會分別真妄,雖然你控制不了妄想,但你先知道它是妄想就夠了;第二個,你能夠對真實的心直下承當。這是表示你進入了名字位,這兩個標準。

我們看外凡位的觀行位,觀行即佛。

外凡位

三、觀行即佛

念念照常理 心心息幻塵

遍觀諸法性 無假亦無真

五品位(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從名字位到觀行位,它的特點就在於“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這個“照”字。名字位,我們只會分別真妄。這個觀行位,我們開始怎麼樣?返妄歸真了。而返妄歸真的關鍵,就在這個“照”字。

妄想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我們前面說過,什麼叫妄想?《楞嚴經》講得很清楚,“前塵虛妄相想”。前塵就是外境,某一個人跟某一件事情,它去刺激你的內心,就前塵虛妄。然後在你內心當中產生一個相狀,然後你面對這個相狀產生各種的分別,這個就是妄想。就是外境的刺激產生前塵虛妄相,然後你對這個相產生念想,就是妄想。它是一時的、生滅的。所以你不用管它,你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觀照,直接觀照你不生不滅的本性,“念念照常理”,你不斷地觀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妄想會自然地脫落,它自己會脫落,因為妄想它本來是生滅的。

那說,欸,那為什麼我幾年前受到某一個人的傷害,我被我的子女刺激,我這個妄想還在呢?是因為你抓著不放。所以就是說,你現在抓到的妄想跟你最初的妄想已經不一樣。你的子女、你的朋友去刺激你的時候,你那個第一個妄想是直接的,但是你不斷地去分別、想象、執著以後,你這個妄想可能更大。

也就是說,妄想本來是捏造出來的,它之所以勢力強大,是你給它力量了,是你加持它了。所以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把它放下就好了,因為它本來就沒有。所以你觀照真如的當下,你的心力集中在不生滅心的時候,它妄想,“心心息幻塵”,它自己會脫落。

妄想一脫落以後,你的生命改變了。看下一句,“遍觀諸法性”,是“無假亦無真”。你這個時候用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你會發覺你人生改變了。你的人生叫做什麼?叫做如夢如幻。這是很關鍵了。諸位!你怎麼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