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式。它的模式很簡單,就是你要用你的善根去感應佛陀,你不能用你的六根去追求佛陀。

所以,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你看他會不會往生,也很簡單,你看他的六根有沒有收攝。就這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東張西望,就是整天打妄想,他觀想佛陀什麼時候來,這個人大概就是不會往生。因為你違背了佛陀現身的模式,你沒有安住你的善根,你安住在你的攀緣心而啟動六根。這個是見佛的大忌。

一個人會見佛,只有安住你的皈依,你對佛陀有強大的信心,你相信佛陀可以救拔你,這個是第一個,具足一種信心。第二個,有往生的願力,這種出離心、菩提心的善根。你今天以善根力來唸佛,那就是蕅益大師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所以,諸位!我們今天從<如來壽量品>能夠很正確地知道,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佛是例外的,他會現身、會為你說法,那就是因為機感而現形,也因為機感而說法。就是因為你善根成就了,佛陀才會現身跟你說法的。佛陀的心是平等,這一點是我們必須清楚的。佛陀為什麼度化某一個人,而沒有接引另外一個人?這個地方都是有一定的模式的。這是我們這個課要學習的地方。

寅一、正明非滅唱滅以益未來

經文當中,前面講到佛陀成就法身以後,法身是常住的,但是法身不能直接度化眾生,他必須要透過應化身,所以有這個應化身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的應化。那麼,前面講到過去世,講到現在世,現在講到未來世佛陀是怎麼度化眾生。這以下分兩科。先看寅一的“正明非滅唱滅以益未來”。

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只劫,常住不滅。

諸善男子 !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

這段經文是說“非滅唱滅”,佛陀在不需要滅度的情況之下,他必須要“示現滅度”。為什麼呢?為了這樣子來使令眾生種下一個得度的因緣。

為什麼這樣講?我們看經文。

“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這個“如是”,就是正如前面佛陀所說的,我成佛以來,已經經過無量無邊阿僧只劫的這個劫數,而且這個劫數是怎麼樣?常住不滅的。這是指的法身。所以,一個人一旦成就法身,那就一得永得。所以這法身證了以後,你就不可能再退轉、退失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可以解釋佛陀的壽命了。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這個地方是舉因以況果。從因地來說,我初證法身的時候,我那個時候法報身的壽命,到現在都沒有窮盡。你看佛陀成佛以來到現在,他從來這個法身沒有斷過。那麼,圓教初住的法身尚且是無量壽,何況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呢?就是說,佛陀講他過去最初成佛的時候,那個壽命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那以後呢?那以後更不可能停止了。因為他不斷地修學,他的法身不斷不斷地品位增上,到現在是圓滿的佛陀,所以,現在的釋迦牟尼佛那更是佛壽無量。

既然佛壽無量,為什麼佛陀在今生示現的時候,八十歲要公開地宣佈我要滅度呢?因為佛陀以這個滅度的方便來教化眾生。

這段經文就是說,既然佛陀的壽命是無可限量的,而法身是根本,應化身是跡門,法身的壽命是可以加持應化身的,那麼你法身的無量也可以加持應化身讓他相續地度化眾生,你不必示現死亡。那這樣的話,這個地方就有問題了。因為你不示現死亡,對眾生沒有好處。佛陀必須要示現死亡,才能夠讓眾生未來有一個得度的因緣。所以佛陀度化眾生是長期的規劃,他不是今生度化完就算了。他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走了,什麼時候可以繼續待下去。他的這種選擇離開,其實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