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恆順眾生的一種方便示現。

寅三、正明益物

我們看寅三的“正明益物”,這個講過去是怎麼教化眾生。

諸善男子!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盤,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髮歡喜心。

這說明佛陀過去是用什麼方式來教化眾生。說這個佛陀成就本門佛以後,他是怎麼樣跟眾生來接觸呢?說有些眾生善根成熟了,來至佛所。你善根成熟了,你就有機會跟佛陀在人世間相遇,你這個人有幸生長在佛世。生長在佛世以後,佛陀怎麼度化眾生呢?

首先,佛陀先用智慧眼,他的中道智慧眼,去觀察你過去生所栽培的善根。佛陀度化眾生不是強求,先看看過去生你相信什麼真理,這個很重要。有些人只相信業果,所以他這個業果的信解,產生業果的觀照,他的行為只有一種,叫做斷惡修善,他不會修出離道的,所以佛陀只能講人天乘法門。

所以佛陀先看他的善根是屬於人天乘的,是二乘的,是菩薩乘的,是一佛乘的,先觀察他過去生所信解的真理的善根。然後隨其所應度化的方便,佛陀再現不同的身相,八相成道,不同的名號,不同的壽命,乃至於在不同的時間現入涅盤。這個講現身。所以佛陀是為不同眾生現不同的身,最後說不同的法,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能令眾生髮歡喜心”,先栽培歡喜益,四悉檀歡喜益。

所以佛陀的現身是不一樣的。就像天台智者大師說的,就是佛陀說法的時候,你今天是一個三乘的聖者,只要證得初果以上,你看到佛陀的身相就不一樣了。你要是法身菩薩,看佛陀說法,那你看到佛陀是勝應身,殊勝的勝,那是無量功德相好莊嚴的他受用報身,叫勝應身。如果你是一個阿羅漢,看到佛陀的身相,那就是帶劣的勝應身。如果你是生死凡夫,就看到佛陀是丈六比丘相,就是劣應身。這是不同的現身。

第二個,“佛陀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大家都在聽佛陀說法,你是人天乘的,佛陀同樣講一句話,你聽到的是人天乘的道理,他聽到的是空性的道理,有些人聽到是中道實相。佛陀就是有這個方式,能夠面對不同的根機,現不同的身,說不同的法。

這個地方,我們看附表三十六。佛陀成就本門以後,他三身具足。我們把這個三身作一個簡要說明。

首先我們看法身。法身是無始無終的。也就是說,法身是貫穿凡夫,也包括聖人。因為它是一個理性,它是一個道理,所以它本身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是清淨又具足,雖然清淨,它具足無量的性功德。

法身是通凡通聖。那在凡夫這一塊叫什麼法身呢?我們現在叫做“自性清淨法身”,就是沒有功德,但是我們有希望,我們“具足”無量的功德。你不斷地去理觀,不斷觀照跟事修以後,它就會從“自性清淨法身”轉成“離垢妙極法身”,那就是有功德力、有妙用了。所以我們現在叫做觀照一念心性,那果地叫做法身成就,是這樣子一個情況。所以法身是無始無終。我們現在也是有,但是我們現在叫什麼?叫名字即法身,叫做自性清淨法身。

我們看報身。這個報身就不一樣了,報身是有始無終。它有一個開始,就是透過理觀的始覺智慧,修習六度萬行,然後成就一個有形狀的功德莊嚴。這個報身包括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佛陀自己受用的,別人不能分享。所以這個自受用報身,把他跟前面的法身加在一起,屬於本門。自受用報身跟法身是屬於本門,就是盡未來際受用常樂我淨。他受用報身就不一樣,他受用報身屬於跡門,他是佛陀現出廣大的勝應身,為十地菩薩說法。這屬於他受用,屬於跡門。

我們看應身。應身就完全是慈悲應現,隨緣變化了。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