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集《妙法蓮華經》(第4/8頁)
章節報錯
開始修淨土宗的人是對比的,你必須要很清楚地知道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這兩種果報體有什麼差別。這兩個果報體都有快樂,一個是有過失的快樂,一個是沒有過失的快樂,這是一個對比方式。“生本無可戀,死亦何須厭。”沒有三界的生命,你照樣活得好好的,這是一個苦、樂的對比。
那這個地方當然會有法執:我這樣子挺好的!你現在這樣修是挺好的,但是你今天離開娑婆世界,你把娑婆世界定位作痛苦,這地方有問題。按照《法華經》的實法來看,果報沒有痛不痛苦,是你自己的問題,就是你自己有業力招感出來的。你看初地菩薩,釋迦牟尼佛來到人世間,他有痛苦感受嗎?他沒有感受。所以問題不在娑婆世界。諸位!因緣所生法永遠沒有錯,是我們的業力所招感。
那怎麼辦呢?我怎麼樣能夠厭離娑婆,又不障礙我未來的回入娑婆度有情呢?下面這句話就很妙了:“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娑婆世界,其實這種痛苦是唯心所現的,關鍵在這兒!這句話就夠了。
諸位!我們每一個修淨土宗的人,都希望能夠用厭離心離開娑婆世界。但是請你注意,不要留下後遺症。那怎麼辦呢?你就說,我離開我唯心所現的那個娑婆世界。我再講一次,諸位!你不是離開他的娑婆世界,你是離開你自己過去的業力所變現的、那個如夢如幻、那個影像的娑婆世界。沒有一個真正的娑婆世界讓你離開,你只是離開你自己的娑婆世界。這樣子,一點法執都沒有,就是“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
其實按理論上來修法,這個偈頌應該倒著說,應該是“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然後再修“生本無可戀,死亦何須厭”。應該要先回歸一念心性,先入實法,再修權法,叫做“稱性起修”。
所以諸位!《法華經》的意思就是說,你反正遲早要成佛,不管你願不願意。前面〈方便品〉講得很清楚了,世界上沒有阿羅漢這回事情,從凡夫到成佛中間的休息站都是假的,“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我不想成佛,我只想一個人在寂靜涅盤待著。對不起,沒有這個東西!就是你一定要成佛。所以,既然你別無選擇,那你就趁早為成佛做好準備。就是你必須要“權實不二”。
就是,我們雖然知道三界離開是必要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為未來的成佛之道做好準備。這就是為什麼學過《法華經》的人到了極樂世界,跟沒有學過《法華經》的人到了極樂世界,他的功力有差別的原因了。你學過《法華經》,阿彌陀佛直接跟你講大乘法,證得初地、八地;如果你沒學《法華經》,可能佛陀還是為你講方便法門,因為你因地栽培有問題。這個就是所謂的做好準備。
丑三、等賜大車喻分四:寅一、父見諸子免難歡喜喻;寅二、諸子索車喻;寅三、等賜諸子大車喻;寅四、諸子得車歡喜喻
我們看講義的丑三。
透過前面的回顧以後,我們來看經文,“等賜大車喻”。前面佛陀“為實施權”,開出了三乘的教法,把這些在火宅的諸子帶出來。帶出來以後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地方有四段。
,!
寅一、父見諸子免難歡喜喻
看經文。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是時”,就是在這些諸子經過努力修學離開三界火宅那個時候,剛剛離開那個時候。長者看到三乘的諸子安穩得出,就是終於離開了三界火宅了。那麼離開以後到了哪裡去呢?“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在這個四聖諦的智慧的引導之下(四聖諦本來是四個智慧,但是你慢慢修了以後,就開出了四個安全之道)而離開了火宅。這是四個智慧產生的四個通道。這個通道到了哪裡去呢?“露地而坐。”到了一片沒有火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