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億阿僧只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我們看經文。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前面佛陀在<如來神力品>顯種種的神通,其實他那個時候還是安坐在法座上。這個時候,佛陀在付囑的時候,為了表達他的慎重,他從虛空中的多寶佛塔裡面的座位就站起來。站起來的時候就現大神通力,在虛空中伸出他的右手,同時撫摸與會的無量的法身菩薩的頭頂。

一方面摸頭安慰他們,一方面就告誡。他說,我在過去的生命當中,經過無量百千萬億阿僧只劫這麼長的時間,我修習如是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個就是一佛乘的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安住自性清淨心的妙法,用這個法門來面對一切的障礙。如今我正式地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地在佛陀滅度以後流佈此法,使令一切眾生的大乘善根廣令增益。

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的頂,而且也做三番的說明,“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只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就是摸三次頭,做三次的付囑。“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所以這整個法門是一切的凡聖都必須要學習的,這是使令大乘善根增長。

這一段,蕅益大師說,為什麼佛陀要用手摩頂呢?您老人家出言付囑就好,為什麼先用手摩頂呢?

這有兩層意思:第一個,佛陀伸出右手,那表示佛陀的善巧的權智,佛陀大悲善巧。你看佛陀講話之前先摸摸頭,安慰他們,鼓勵他們一下,對佛陀來說是慈悲善巧。那麼對菩薩,被摸頭,這個頭叫做真如的實智,菩薩用一心真如的實智來納受,所以這個就產生感應道交了。

佛陀的慈悲,那麼菩薩用一心真如,就是產生了感應道交。這個地方就表達了授受雙方都殷重而且懇切。授法的佛陀跟接受法的菩薩雙方都殷重懇切,是這麼一個情況。

己二、釋付囑意

我們看下一段的“釋付囑意”。佛陀為什麼要以手摩頂,如此慎重來交付此法?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吝,亦無所畏,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

為什麼要如此慎重呢?因為佛陀有三種的法寶:第一個,佛陀“有大慈悲”。佛陀的內心,入慈悲室。第二個,“無諸慳吝”。這段,佛陀著忍辱衣,都能夠安忍一切的障礙。第三個,“亦無所畏”。這個就是坐法空座,無所畏懼。蕅益大師說,因為佛陀安住在弘經三軌,所以能夠如法地弘揚《法華經》的法門。

,!

那麼,《法華經》法門,它的特點在哪裡呢?

就是,在你凡夫位的時候,你就必須要建立佛陀的中道智慧,這就是六而常即。你說,這是佛陀修的。不是。你因地就要修了。你的智慧叫做名字即的中道實相智慧,佛陀的智慧叫做究竟即的中道實相智慧,你們兩個要是同一個家人才對的。

這個中道智慧是一個總說。它開出來有兩個別相:第一個,“如來智慧”,是講了一心即假。第二個,“自然智慧”,是講一心即空。

我們先講一心即空,這自然智。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即空觀。諸位!《法華經》的空觀跟小乘的空觀的差別:小乘的空觀是滅色取空,它把因緣法滅了,它空性才出現。《法華經》的空觀它為什麼不障礙,而可以跟一切法共存?它叫離相。就是我不執著你,你對我就不能構成障礙了。你存在你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煩惱走煩惱的,我不隨你妄轉。所以,它的清淨叫做離相清淨,不是叫做滅相清淨。這是即空,叫自然智。

那即假呢?清淨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