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查爾斯。金是一個美國人,對於中國的看法並不像在其他歐洲國家的商人們一樣。相當多的美國人在孤立主義盛行的時候,卻希望有一個親美的中國政府出現。
另外,年輕的美國,因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掠奪,已經沒有什麼機會參予世界殖民地刮分。因為利益,美國政府及他們的公民們極力反對殖民政治的存在。這一點,與當時的老牌殖民國家相比,無疑具有進步意義。
尤其,他們大多數人相信,一個可以存在五千年的國家,而且並沒有徹底覆亡的民族、國家一定有著巨大的力量,唯一的問題就在於,他們什麼時候會使用這種力量呢?
“現在這樣做是不妥當,而且極為愚蠢的!”
這就是查爾斯。金,作為一個美國人對於這次工潮行為的評價。
這次的行動,不但是一種目標錯誤、地點錯誤連時間上也是錯誤的。全部由錯誤的要素組合起來的事情,除了造成損失之外,還能造就出什麼呢?
對於始終相信實力的美國人來說,在積累實力的過程之中,儘量不做或少做些會觸怒對方的事情。可一但實力完全超過對方,甚至達到數倍之時,他們又會毫不猶豫的使用這種實力,直到把對方完全擊敗為止。
所以,任何一件事都有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當中,應當避免可能避免的任何損失。
這一點完全可以從一戰結束之後,美國在巴黎合會上的退讓,並最終退出了和會。似乎美國在歐洲的戰爭除了撈到一些金錢和之外,他們依然還是孤立的。
看似美國在一戰後的利益分配時吃了虧。
如果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的話,正是由於一戰結束之後,不當的利益分配原則使得國聯根本不過就是個掛名的綏靖組織罷了。對於隨後發生的一些侵略行為無非發出幾聲抗議,全票透過又使國聯對於國際事事務沒有強力干涉的能力。
那麼局勢的惡化,及戰爭的來臨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當然因為力量對比以及野心家的遭遇,使這個結果在二十年後的1938年才出現。
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結束終究證明是歐洲離不開美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讓歐洲人為了利益窩裡鬥起來,才使美國二戰之中贏得巨大勝利,以及一躍成為世界最頂尖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就是整個太平洋戰爭,雖然前期的失敗與艱難使美軍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他們依然是將注意力放在整體實力的提高之中。例如商船一項,戰爭前後期生產週期的對比是30周/每艘,到後來的3周/每艘。
戰艦生產數量的對比則更加驚人。
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其餘資料請看相關中。)這一結果不能不說,是與美國人奉行實力政治有相當濃厚的關係。太平洋戰爭後期敵對雙方的實力怎麼對比?沒法比!戰爭結果必然倒向實力雄厚的一方。
從以上所舉的事例當中可以看得出來,美國人是如何以實力為基礎的手段,贏得他們想要的一切的。
(本書17K首發)不笑生A群:35761481在他看來,這次“工潮行動”的錯誤之處在於,麥克。普林斯公司是唯一可以給這些華工提供這樣工作條件的公司,所以目標不該是它。
另外前線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小規模的衝突加劇,正說明一場激戰即將來臨。這個時候在一個兵工廠中鬧事後果將會是十分嚴重的,最少法國人絕不會笑臉相迎。
最後,現在華工的人數還太少,不足以對於公司的